近期,一省教育廳公示2025年上半年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人員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結果,1843名高校教師中,1440人合格(占比約78%),331人不合格(占比18%),72人缺考(占比約4%)。
作為高校教師資格的“準入門檻”,教育教學能力測試不僅關乎教師的資質認證,更將直接觸發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績效考核等職業發展關鍵環節的連鎖反應。
未通過者,被轉崗或解聘
高校教師資格證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法定憑證。《教師資格條例》明確規定,“中國公民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應當依法取得教師資格”。
某省屬高校人事處負責人透露,近年來該校已嚴格執行“持證上崗”政策,未取得資格證的教師授課資格,將受到限制。
這一規定在高校中并非個例,多地院校將資格證與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直接掛鉤。對教師個體而言,未通過測試可能引發職業路徑的根本性調整。
某社交平臺上一名江蘇高校教師發帖求助,教師資格證考了三年都沒過,此前的成績恐面臨作廢的風險,向大家尋求考試技巧。
某社交平臺上一位未通過測試的青年教師坦言:“無法取得資格證意味著這一年失去評副高資格,科研項目申報也受到一定限制。”
一網友更是表示,其所在學校規定,如果補考不過,將解除聘用合同。
對于通過測試的教師而言,資格證的意義同樣深遠。
一名來自理工科專業的青年教師表示:“測試通過后,學院才正式將我的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此前我只能以助教身份參與教學。”這種“身份確認”不僅關乎職業尊嚴,也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自主權與發展空間。
與未通過測試而無法取得資格證不同的是,近些年來,根據多份官方文件顯示,一批高校教師因不當行為受到了“喪失教師資格”的懲罰,還因“弄虛作假、騙取教師資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等行為,被撤銷了教師資格。
《教師資格條例》明確指出,依照教師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喪失教師資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師資格,其教師資格證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收繳;被撤銷教師資格的,自撤銷之日起5年內不得重新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其教師資格證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收繳。
資格證背后的職業生態變遷
同時還需明確的是,進入專任教師崗,并無“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先決條件。
例如,山西某大學的《關于開展2024年下半年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通知》明確寫道:尚未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我校在編在崗的專任教師和附屬醫院完成1門教學課程的在編在崗人員,均可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又如福建省《關于做好2024年秋季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通知》對申請認定對象范圍的明確:公辦高校未取得教師資格的教學人員或擬聘教學人員。
雖然沒有教師資格證照樣可以教書,但是評職稱時教師資格證是必須的材料之一。
近年來,高校教師職業生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教師資格認定測試的“通過率之問”,本質上是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考驗。
隨著《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實施,教學能力建設已成為高校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指標體系(試行)》中的“第一類審核評估”部分明確提出:教師教學能力滿足一流人才培養需求情況,引導高水平教師投入教育教學、推動教授全員為本科生上課、上好課的政策、舉措與實施成效;在“第二類審核評估”部分明確提出: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情況。
麥可思研究數據顯示,近些年來高校畢業生對母校教學滿意度持續上升,表明了高等教育機構在本科教學方面的不斷努力和優化。
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本科畢業生對母校教學的滿意度從2019屆的91%上升到2023屆的93%。這一趨勢反映了高校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等方面的持續改進,更大程度滿足了學生的學術需求和職業發展。
不過還需指出的是,2023屆畢業生認為學校的實踐教學和教學方法有所提升,但在課程內容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具體來看,畢業生認為“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的比例逐年上升,從2021屆的33%上升至2023屆的37%。這提示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時效性仍然是需要關注和改進的方面。這要求高校與行業緊密合作,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趨勢,并將這些信息及時融入課程和教學中。
18%的不合格率不是“淘汰指標”,是審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窗口。當教師資格測試從“取證關卡”進化為“能力診斷工具”,當未通過者獲得系統化支持而非單一化懲戒,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實現“以教促學、以評促改”的良性發展。
在這場關乎教育質量的攻堅戰中,每一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都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