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障日山巔 探自然之美
攀上障日山,才能親身感受其獨特魅力。
清晨,大家來到障日山腳下。抬眼望去,山體被茂密植被覆蓋,深綠,淺綠,鵝黃綠相互交織,盡顯巍峨中的神秘。沿石徑而上,兩旁樹木郁郁蔥蔥,陽光透過枝葉灑下細碎光影,泥土與草木的自然氣息沁人心脾。
行至半山腰,地勢漸陡,怪石嶙峋。它們形態各異,似猛虎蓄勢、似大雁展翅、似怪獸徘徊。大家穿梭其間,感受登山的挑戰與樂趣。同時,清脆鳥鳴在山間回蕩,或悠長婉轉,或歡快活潑,登山旅程生機勃勃。
隨著攀登高度增加,視野越發開闊。遠處田野如綠色與黃色拼圖,村莊紅瓦白墻若隱若現,風力發電機矗立山間,緩緩轉動。山間云霧彌漫,美景披薄紗,如夢似幻,大家紛紛駐足用手機或相機記錄這番美景。
歷經各種辛苦,大家登上山頂。山風呼嘯,帶來絲絲涼意,而同事的航拍設備卻被倏地吹到一邊,驚出一身冷汗。極目遠眺,群山連綿與天際相接,壯美之景盡收眼底,豪邁之感頓時充滿胸間,疲憊之態瞬間消失。
登山途中,看到許多登山愛好者。有活力的年輕人、相互扶持的老人、帶著孩子的家庭等。大家雖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職業,但都因對障日山的熱愛而相聚于此。
障日山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當地登山者為我們講述了諸多歷史典故與民間傳說,為其增添神秘色彩。障日山不僅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名勝”的自然景觀聞名,更因其背后流傳千年的傳說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我們的文化瑰寶。
關于障日山的由來,有一段震撼人心的神話傳說。遠古時期,天空中突然出現九個太陽,大地陷入熾熱與災難之中。玉帝派遣二郎神趕山鎮壓多余的太陽。二郎神肩挑兩座山,手趕一座山向東海前行。途中,被驅趕的一座山發現水灣中有蛟龍作祟,為了鎮壓惡龍,它毅然停下,死死壓住蛟龍。二郎神誤以為此山偷懶,怒抽三鞭。即便疼痛難忍,這座山為了不讓蛟龍逃脫,始終堅守。二郎神了解真相后,稱贊其為“仗義山” 。這座山因被用于障日,又忍辱負重,人們便稱它為障日山或仗義山。在障日山的東南方,豎山和擼山據說是二郎神當年肩挑的兩座山,它們靜靜矗立,見證著這段傳奇。
另一個傳說則與后羿射日相關。后羿射落九個太陽,最后一個太陽逃至諸城,躲在一座大山后,逃過一劫,這座山便是障日山。這些傳說體現了人們對勇敢、正義和犧牲精神的贊美,也反映出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敬畏與想象。
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任密州知府時,曾游覽障日山。他見山型小巧卻丘壑眾多,與家鄉的峨眉山有幾分相似,勾起思鄉之情,于是留下“長安自不遠,蜀客苦思歸。莫教名障日,喚作小峨眉”的詩句,從此障日山便有了“小峨眉山”的別稱。蘇軾的到訪與題詩,為障日山賦予了深厚的人文氣息,使其成為一座被文人墨客偏愛的文化名山。
結束旅程回首時,障日山靜靜矗立,似在等待更多游客。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障日山、愛上障日山,開啟屬于自己的精彩旅程。
融媒記者:孔繁亮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