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照亮旅途?書香浸潤大美新疆” 讀書會側記
作者:閱塑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古往今來,新疆這片廣袤大地,既有著塞外的冷峻豪邁,也不乏春日繁花似錦的柔情。
4 月 30 日下午,新疆昌順雷鋒旅游車隊在參觀完世紀恒泰文化博物館后,于軍墾書院讓勞動的激昂旋律與書香的馥郁芬芳熱烈相擁。以 “雷鋒精神照亮旅途?書香浸潤大美新疆” 為主題,一場別具意義的慶五一讀書會就此拉開帷幕,為新疆旅游事業注入了閃耀的文明之光。
五月的新疆,宛如一幅徐徐鋪展的邊塞長卷。昌吉杏花將最后一瓣詩意釀成甜蜜,伊犁河谷的薰衣草已在藍天之下,鋪就宛如紫綬般絢麗的云錦。新疆昌順雷鋒旅游車隊的紅絲帶飄揚在天山南北,踏入軍墾書院,仿佛能聽見書頁翻動的簌簌聲響,驚醒了沉睡的《山海經》殘卷;詩朗誦的平仄韻律,正與絲綢古道上悠遠的駝鈴聲彼此應和。
朗誦臺上,楊瑞誦讀的《勞動者之歌》,恰似坎兒井中清冽的泉水,緩緩浸潤著這片被烈日深情親吻的土地。一句 “汗水滴落在土地上,開出最璀璨的花”,瞬間將眾人拽入那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之中。勞動者們好似默默耕耘的老黃牛,以辛勤的汗水澆灌著生活的田野,正如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所言,在不懈的拼搏中,奮力創造著美好的世界。
李娜帶來的《百合花開》,仿佛在吐魯番的葡萄架下搖曳生姿;支海濤吟誦的《陋室銘》,為喀什老城的土陶匠人增添了三分魏晉時期的風骨韻味。當薛海燕激情朗誦的《將進酒》撞響天池的碧波,李白的詩句瞬間化作雪水,沿著王維曾描繪過的陽關三疊奔騰而下,悄然浸潤著現代旅人的行囊。
這支以雷鋒命名的旅游車隊,將《沁園春?雪》的豪情壯志裝進車載音響,把《面朝大海》的美好期許化作游客座椅上的靠枕。他們銘記著沈巖紅誦讀的 “母親是一種歲月”,特意將后視鏡調整成游子望鄉的角度;帶著陳建華朗誦的春暖花開,在獨庫公路那九曲回腸之處,播撒下格桑花般燦爛的微笑。當柴怡博的《愛在春天里》掠過賽里木湖的冰推奇觀,就連歷經千年風霜的石人,都忍不住用風化的紋路,記錄下這新時代的駝鈴傳奇。
王福權以渾厚的男中音朗誦《沁園春?雪》,讓慕士塔格峰的皚皚積雪折射出更為璀璨的光芒。此刻的帕米爾高原上,玄奘取經時遺落的梵唄之音,正與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的吟誦聲遙相唱和。李歡歡深情演繹的《我的父親》,催開了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沙棗花,那些沉默無言的父愛,恰似絲路商隊留在驛站墻上未曾寄出的家書。
書聲如潺潺流水,漫過交河故城的殘垣斷壁,驚醒了岑參遺落在輪臺的邊塞詩篇。當《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俄式哲思與《曉鏡》的盛唐綺麗在此相遇,博格達峰仿佛化作一座天然的詩歌展卷臺。此刻的雷鋒車隊,正以方向盤為筆,在獨庫公路那蜿蜒曲折的 “之” 字彎道上,書寫著新時代的《大唐西域記》。
王靜朗誦的《我喜歡這黃昏》,為庫木塔格沙漠染上一片絢麗的紅色。那些印著雷鋒頭像的旅游巴士,載著《將進酒》的余韻,駛向星空下的喀納斯。他們用貼心的服務丈量著 “大漠孤煙直” 的雄渾意境,以溫暖的微笑撫慰著 “長河落日圓” 的歸途中人。當最后一句 “愛在春天里” 消散在巴音布魯克的九曲十八彎,方才恍然:所謂雷鋒精神,便是將《詩經》中 “投我以木桃” 的情誼,化作現代版 “報之以瓊瑤” 的善意。
軍墾書院被朗朗的朗讀聲緊緊包圍,雷鋒車隊的紅色旗幟在微風中舒展,宛如一行行靈動的詩行。那些浸潤著書香的輪胎,將繼續丈量 “三山夾兩盆” 的壯美山河;那些被古詩詞點亮的車燈,將永遠照亮 “春風已度玉門關” 的遠方。此刻,不妨以雪水烹茶,邀請岑參、李白共賞這新時代的邊塞詩會 —— 且看那書聲與引擎聲共鳴之處,正生長出大美新疆最動人的旅游詩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