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樂菱
2025年4月11日,教育部正式發布通知,要求全國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學生實行“每周六、日雙休”,高三調整為單休,并嚴禁學校組織節假日補課或變相補課。這一政策迅速引發熱議。
作為一名國際部在讀高中生,我早已習慣每周雙休。聽到國內許多普通高中決定開始逐步推行雙休政策,內心不禁對兩者差異產生了濃厚興趣。
“周末”對我來說是一段能讓我放松休息和自我協調及發展的時間。周五課程結束后,可以暫時從學業中脫離出來,想想周末可以干些什么。周六上午,我通常會多休息一會兒,那種與平日相比不起早的感覺還不錯。午后,可以寫寫作業看會書或者只是躺在那兒曬太陽,有時候我會用晚上的時間看部電影或者紀錄片。周日則寫作業、練練雅思等。當我們有小組作業時,還需要和同學約著線下見面商討或進行線上討論了。
相比國內普通高中,實行雙休政策前,許多學生一周大多只休息一天時間,甚至半個月休息一次,更不用提高三年級一個月才休息一兩天了。他們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課堂測試、早晚自習和堆積如山的書面練習上。少之又少的休息中,還需要上各種補習班。如今“雙休”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可以用周末兩天調整一下身心狀態。但這讓許多家長對此表示擔憂:孩子習慣了長時間被安排學習,突然擁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可能會不知道如何分配;雙休會不會讓孩子放松學習,影響成績。這是不是暴露了“不會學習”“不會自主”的致命內傷呢?我心里擔憂起來。
咱們再看國外,日本高中生雙休模式很有特色。日本公立高中普遍實行雙休制度,學生放學后的時間多被社團活動占據。例如,東京一所高中的學生通常在下午3點結束課程后,會投身于棒球、動漫社等活動,周末則可能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或短途旅行。但私立高中和備考學生的周末往往被補習班填滿,這和目前中國國內大部分學生差不多,部分學生甚至為升學而退出社團訓練。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愛知縣近年推出的“帶課假期”制度,允許學生申請3天彈性休假,將周末與學習任務結合,這種兼顧個性化需求的嘗試,無疑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再以美國高中為例,他們普遍實行雙休制度,且假期安排也和國內有所不同。美國高中有著較長寒暑假,學生們可利用這些時間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夏令營或者旅行,豐富閱歷。雙休兩天里,學生們除了完成作業,還會踴躍參加各類體育賽事、音樂排練、社區志愿者活動等,學校和社區也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事實上,“內卷”是發達國家早已經歷過的——咱們說中國教育內卷時總會提及美國:人家不會拼分數、拼排名,更重視創造力、體育及個性培養。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哈佛大學平均錄取率是5%,而得到教練認可的運動員考生的錄取率高達88%,林書豪就是彼時典型代表。可是,籃球、橄欖球群眾基礎太大,中產階級和精英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憑借這些大球項目進藤校覺得勝算有點小,轉頭盯住擊劍、水球、壁球等小眾運動項目,再辟通向藤校蹊徑。
在我看來,“雙休”無論是對誰都非常必要。它給了我們休息的機會,讓我們能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停下腳步,思考自己的目標和未來方向。對于國內普通高中學生來說,“雙休”或許意味著教育開始更加注重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培養,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盯分數、要名次;但是,后續學校的配套發展策略更加重要,不能紙上談兵,弄虛假雙休糊弄大家。
我認為,落實“雙休”標志著中國教育從“時間消耗戰”向“效率與健康并重”的深層轉型。這一改革不僅是作息時間節奏調整,更是一場教育理念的變革——從“分數至上”向“以人為本”轉變。這真是:爭議與挑戰同在,政策落實注定要在理想與現實、公平與效率博弈中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