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卞國平,1985年出生,2007年2月入職法院,現任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一級法官。他扎根執行一線13年,辦結各類案件近6000件,為當事人追回執行款5億余元,辦案質效持續位居全省同類法官前列。他先后被授予“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和“福建省先進工作者”“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福建省平安建設先進個人”“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立夏的深夜,卞國平辦公室的燈亮到很晚,只有在晚上,他才有空整理堆滿案頭的卷宗、梳理第二天的執行工作。趁著夜間清涼,記者來到執行局聆聽卞國平講述他的執行故事。
那是幾年前的一天。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貴州大地,藏于老街巷的集市里升起濃濃的煙火氣。熙攘人群中,一個穿著制服的身影格外醒目——他就是卞國平,此行他跨越2000公里,只為了找到被執行人某水果攤主,督促其履行拖欠已久的債務。
盡管已經制定預案,但在四目相對的瞬間,氣氛驟然凝固。被執行人高聲呼喊,人群一下子圍了過來。“亂抓人啦,大家不要讓他們走!”被執行人妻子扒住車頭,阻攔執行。
面對圍觀群眾,卞國平很冷靜,他派出法警將被執行人押上車,自己則攥緊執法記錄儀,一邊警告阻攔者,一邊平靜地向圍觀群眾告知身份及執行目的,只身為警車開路。隨著警車駛離現場,卞國平敏捷地躍上車,看著后視鏡里的圍觀群眾漸漸散去,懸在心口的石頭才終于放了下來。他說:“既要嚴格執法,又要讓老百姓理解法院工作,一言一行都關乎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卞國平勘查涉臺文物保護現場
13年,60萬公里,400多個村居,日均兩萬步的微信步數,是他燃燒的青春,也是他一直在執行路上的注腳。“每次異地執行就像闖雷區,未知情況太多,但青年就是要勇于擔當、迎難而上,敢啃硬骨頭。”卞國平說。
在執行局的錦旗墻上,一面“公正司法為民解憂”的燙金錦旗熠熠生輝。那年臘冬,在接到財產線索后,他第一時間帶隊赴外省追查一筆700萬元工程款。經過對多家銀行的走訪調查,最終發現被執行企業在偏遠縣城的一家銀行賬戶上,仍有上千萬元存款,他立即辦理相關手續,及時將案件執行款追了回來。
卞國平化解一起農民工討薪案
“這筆錢來得太及時了,卞法官,你救了我們公司啊!太感謝了!”申請執行人某企業負責人緊緊握住卞國平的手,眼中閃爍著滾燙的謝意。
“青春就是要‘燃’起來,只有對執行工作充滿信念感,我們才能快一步,群眾的心才會暖一分”。十幾年的風雨兼程,卞國平摸索出自己的“執行哲學”——“小心、決心、將心比心。”在他看來,執行既要有法律的剛性,也要有人性的溫度。
在執行一起木業公司拖欠2000萬元銀行貸款案件中,面對查封企業可能導致50多名員工瞬間失業、企業徹底破產的境地,卞國平沒有輕易行動。他深知,“殺雞取卵不如放水養魚。保住企業,就是保住無數家庭的飯碗”。
經過深入調查,他判斷該公司經營只是暫時困難,仍有訂單潛力。經反復協調,他促成銀行給予6個月寬限期,對企業進行信用修復,讓其絕處逢生,并于5個月內還清欠款。
“將心比心,站在申請執行人的角度想,他需要法院如何幫助維護權益;站在被執行人的角度想,他需要法院幫助解決什么困難,幫助渡過什么難關。這樣,他就有了履行、償還債務的能力。”卞國平說。
在卞國平手上,薌城法院執行局創新設立七天工作組,攻堅執行難;開通“執行110”,實現24小時出警機制;在拘留所設立和解中心,用心理疏導化解對抗;推出信用修復證明,助300多名被執行人重啟人生。
卞國平在專業法官會上對疑難案件進行討論研究
如今,任局長職務的他依然沖鋒在一線。當問到他,為何如此拼命?他答得坦蕩:“當事人等不起,正義更等不起。”
暮色四合時,薌城法院執行局的警車再次駛出,紅藍頂燈撕開夜色,恰似法治星火,照亮更多等待黎明的人。
來源:福建法治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