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車主李先生在上海東聯滬港奧迪4S店遭遇了一場離奇的“連環車損”事件。這場因揭除車衣引發的糾紛,不僅暴露了4S店專業服務的缺失,更折射出消費者維權面臨的普遍困境。
事件回顧:從車衣留膠到“毀容式”拋光
2020年購車時,李先生花費5000元購買了含全車車衣的裝潢禮包。今年2月,因保險杠追尾需局部揭車衣,他發現車漆被連帶撕脫,懷疑車衣張貼存在缺陷。2月28日,4S店承諾免費拆除全車車衣,但3月8日交車時隱瞞了關鍵問題——數日后天晴,李先生才發現前機蓋布滿數十道漏底漆的刀紋,全車留膠且13處拋光面出現不可逆的太陽紋。更令人震驚的是,4S店曾提議“全車重噴”了事,完全無視貼車衣保護原廠漆的初衷。
賠償拉鋸戰:4S店拒賠整車漆面
4S店最初僅愿賠償機蓋噴漆(1200元)、更換車衣及提供代步車,而車主主張退還裝潢費、賠償整車漆面(按每面1200元標準)。4月16日,4S店發函拒絕調解,稱“訴求偏差過大”,建議車主走其他法律途徑。律師指出,此類維權面臨兩大難點:車漆損傷即時證據難固定,且折損價值缺乏法定評估標準。截至5月6日,雙方仍僵持不下。
行業反思:專業機構為何屢失信任?
類似糾紛并非個案。北京某奧迪4S店此前還被曝惡意劃傷車主車輛以騙取高額定損費,前后差價達8440元。這些事件共同揭示了4S店體系的深層問題:服務流程不規范、信息不透明,甚至存在“店大欺客”現象。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家呼吁,應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明確車衣施工、去除等服務的行業標準,同時完善車輛損傷的定價規范,避免消費者陷入舉證無門、索賠無據的困境。
目前,李先生已通過12345投訴,事件進展仍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若豪華品牌無法在服務細節上兌現承諾,所謂“高端體驗”終將淪為一句空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