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外賣行業硝煙再起——京東攜百億補貼殺入戰場,美團閃電倉加速布局,而正當雙方激戰正酣時,阿里突然亮劍:餓了么聯合淘寶升級“閃購”,補貼百億,將戰火從外賣燒向即時零售的萬億市場。
這場看似“三國殺”的混戰,實則是一場關于用戶習慣、數據沉淀和未來電商話語權的爭奪。京東以“品質外賣”切入,美團強化“30分鐘萬物到家”,阿里則試圖通過整合淘寶的“貨”與餓了么的“物流”構建生態閉環。而在這場資本狂歡中,第一批受益者看似浮出水面:消費者薅到了羊毛,商家獲得了流量,外賣員收入上漲。但這場看似皆大歡喜的戰爭背后,一場關于資本、流量與可持續性的暗戰已然打響。
巨頭混戰:誰在收割市場?
1. 京東的“閃電戰”:免傭金+百億補貼
京東的入場堪稱“精準狙擊”。2025年2月,京東外賣以“全年免傭金”政策吸引首批20萬商家入駐,隨后推出“百億補貼”,將庫迪咖啡的生椰拿鐵壓至3.9元,霸王茶姬一杯不到5元。數據顯示,京東外賣日訂單量從3月的100萬單飆升至4月的1000萬單,增速創行業紀錄。劉強東親自送外賣、騎手穿“豬豬俠”制服等營銷動作,更讓京東外賣迅速破圈。
2. 美團的“防守反擊”:千億補貼+生態閉環
面對京東的攻勢,美團以“未來三年投入1000億”回應,通過縮短賬期、零傭金首年等政策穩住商家。同時,美團閃購業務與線下門店深度綁定,以“30分鐘達”鞏固即時零售優勢。一位美團商家坦言:“補貼雖卷,但訂單量翻倍,總比餓死強。”
3. 淘寶餓了么的“奇襲”:生態協同+流量重構
4月30日,淘寶將“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與餓了么打通配送鏈路,推出“免單卡”“請客卡”等玩法。五一期間,淘寶閃購訂單突破1000萬單,茉莉奶白、庫迪咖啡等品牌單日銷量增長超10倍。餓了么的“百億補貼”策略更顯老辣:通過“聰明錢”補貼高頻低價品類,既吸引用戶又不盲目燒錢。
低價狂歡下的隱憂
1. 消費者:薅羊毛的快樂與健康焦慮
“一杯奶茶從15元降到5元,但喝到第三杯時,我開始擔心體檢報告。”消費者小張的調侃折射出普遍心態。平臺補貼讓低價奶茶重回主流,但衛健委“減糖令”與“全民健身”政策的推行,讓這場狂歡蒙上諷刺色彩。有網友戲稱:“大廠打架,我們喝垮醫保。”
2. 商家:銷量暴漲背后的利潤困局
庫迪加盟商陳星算了一筆賬:一杯生椰拿鐵用戶支付5.9元,扣除配送、包裝和平臺補貼后,加盟商實收約10元,毛利率僅45%。盡管銷量暴漲7倍,但單店利潤并未顯著提升。“補貼是流量,但留不住用戶。”一位北京快餐商家坦言,京東訂單擠壓了到店客群,最終“增收不增利”。
3. 平臺:燒錢游戲的終局猜想
外賣行業凈利潤率普遍低于3%,京東、美團、淘寶為何甘愿“賠錢賺吆喝”?答案藏在流量入口的爭奪中。外賣作為高頻剛需,是爭奪用戶時長的超級入口。摩根大通報告指出,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突破2萬億,平臺爭奪的不僅是訂單,更是未來十年的用戶心智。
燒錢游戲的終局:誰將活到最后?
1. 庫迪咖啡:低價策略的“意外贏家”
在這場混戰中,庫迪咖啡憑借“3.9元定價+極致效率”成為最大贏家。京東訂單占比達70%,單店日銷800杯的紀錄讓同行側目。但加盟商王莉擔憂:“補貼退潮后,用戶還會為15元的咖啡買單嗎?”庫迪的“貼地飛行”模式,能否承受價格戰的長期消耗?
2. 騎手:流量狂歡中的“隱形代價”
外賣員李強每天跑180單,但超時罰款、配送費壓縮讓他疲憊不堪。“訂單越多,風險越大。”餓了么雖推出“柔性考核”,但騎手權益保障仍是行業痼疾。當平臺用算法壓榨效率時,這場戰爭的另一面是勞動者的無聲犧牲。
3. 行業: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轉折
“低價是入口,但服務才是護城河。”一位投資人指出,未來競爭將轉向供應鏈優化與用戶體驗。例如,美團閃購通過“衛星店”模式提升餐飲連鎖效率,淘寶閃購則依托阿里生態打通“即時零售+內容電商”。當補貼退去,能否留住用戶,考驗的是平臺的長期價值。
我們到底在為什么買單?
外賣大戰的硝煙中,消費者喝到了3.9元的奶茶,商家嘗到了流量的甜頭,平臺收割了用戶時長,但這場戰爭的真正代價,或許由全社會共同承擔。當低價成為習慣,健康被忽視,騎手被壓榨,我們不得不問:互聯網的“燒錢游戲”,究竟在消耗什么?是資本,是社會資源,還是消費者對“低價”的慣性依賴?
正如網友@吃瓜第一線所言:“巨頭打架,我們撿槍——但槍聲停了,撿槍的人還能站著嗎?”這場戰爭沒有贏家,只有更聰明的幸存者。而真正的答案,或許藏在下一場變革中——當資本熱潮退去,誰能用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讓外賣回歸“便利生活”的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