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財經
最近,上市酒企的年報都陸續出爐了。
4月29日,水井坊發布了2024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數據顯示,24年水井坊營收利潤雙增。
數據顯示,水井坊2024全年收入52.17億元,同比增長5.32%;全年實現凈利潤13.41億元,同比增長5.69%。去年定的增長目標兌現了。
放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之下,營收、利潤雙增,的確算得上是一份不錯的財報了。當下行業依舊面臨增長壓力、庫存壓力、價格壓力的三座大山,能夠實現業績承諾的酒企業寥寥。
水井坊能“說到做到”,說明業績很有韌性。
這種韌性也同樣反映在一季度業績中。
2025年一季度,水井坊實現營業收入9.59億元,同比增長2.74%;實現凈利潤1.9億元,同比增長2.15%。全年增長的勢頭在延續。
看了這份財報,我頗有些好奇,在行業深度調整期的當下,依然能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這份韌性的源頭究竟在哪?
又或者說,整個白酒行業穿越周期的密碼在哪?
答案或許藏在財報的細節里。
業績韌性背后:抓住白酒消費的“第一性原理”
從2015年起到現在,白酒行業大體走過三個階段:
2015—2019年為復蘇階段,當時,伴隨社會經濟高速增長,市場需求復蘇,很多酒企增速都在20%以上;2020年開始到2024年,市場需求開始轉向,白酒市場逐漸進入深入調整期,行業主要解決庫存問題;2024年之后是結構性深入分化期,優秀的酒企繼續增長,一些玩家可能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市場格局將進一步洗牌。
這樣的行業背景下,酒企能兌現業績承諾,說明經營能力能給業績提供增長韌性。
觀察消費企業一個關鍵指標是動銷。
我研究消費企業,也習慣從動銷情況分析入手。原因很簡單,這是財報里最能反映經營效能的指標之一。
來看水井坊數據:2024年營收增長了5.32%,銷售費用反而微降了-0.03%。
從金額上看,銷售費用幾乎沒怎么變,營收多了近3個億。數據說明市場動銷情況還不錯,每1塊錢的銷售費用,就能帶動3塊9的營收入賬,效率很高。
要知道,行業還處在調整期,整體上的動銷的壓力并沒有減弱太多。從數據看,水井坊的動銷還不錯,營銷拉動增長的動能也沒有減弱。
業績有韌性,原因還是在于經營有方。
那么水井坊是怎么做到的?我認為有幾點很關鍵:
1:集中火力打關鍵“仗”,用對了策略。
動銷上,節假日是重要節點,水井坊充分發揮節日拉動效應。像是今年一季度,水井坊充分利用春節旺季,實現了兩位數動銷增長。
節日拉動是白酒營銷的“明牌”,但光做營銷還不夠,還需要疏通管道。
2:加強經銷商招募與培育提升渠道能力,做好聯動出貨。
為了適應人群消費習慣,在線下,水井坊拓展新門店數15000+余家,拓展配送覆蓋范圍。在線上,電商渠道同比增長超過30%。并且與美團閃購、京東秒送等平臺,發力即時零售場景。
很多白酒企業,營銷是營銷渠道是渠道,即便是節假日,也很難做起來有效聯動。而水井坊則拿捏到了“新零售”線上線下一體的精髓。
3: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比如,張學友演唱會打透核心人群心智,拉動增長。白酒企業,找增量的關鍵是找到新人群,新場景。80后、90后人群就是妥妥的增量。要拿下這個市場,就得找對場景,打透心智。
水井坊的經驗就在于,用興趣打透核心圈層,品牌心智建立起來了,消費就更容易發生了。
營銷也好渠道也罷,總之動銷起得來,庫存壓力自然就能小一些,量價策略也更容易調整,營收增長也會有更多空間。
除此之外,經營上還有幾個數據很值得細品。
我注意到,年報費用變化上有一個細節,管理費用4.28億,同比是增加的。雖然管理費用增加了,但利潤也同步增加了。一般來說,財報里,管理費用的增加會導致經營成本上升,利潤是會受影響的。
為什么水井坊的利潤還增加了?
還是印證了之前的判斷:費效比更高了。
比如前面說的加強經銷商招募與培育,是不是需要花錢?但把這錢花出去了,渠道效能更高,反而更有利利潤增長,費效比就出來了。
這從側面說明,水井坊管理層決策很理性,并沒有“為了降本而降本”,更是根據業務的實際需求為企業的增長來服務。
這一點,在各個行業都力求降本增效的當下,很難得。
之所以能保持這種理性,本質上是因為水井坊抓住了白酒經營的“第一性原理”。
白酒是什么?
在一些人眼里是投資品,但更多人眼里,白酒是消費品。
消費品的第一性原理,永遠是“需求”。人們對白酒的需求是什么?本質上是情緒價值。
我自己也喝酒,偶爾跟幾個朋友喝上二兩,你要說有多好喝也未必,但喝酒這件事兒,其實就是釋放情緒。
抓住這個第一性原理,就找到了拉動銷售的密碼。而過去水井坊的核心戰略、動作,也是圍繞這點展開。
比如,前面講的營銷打透圈層,渠道拓展場景,都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在消費人群想要釋放情緒價值的時候,能想到水井坊這個品牌,能買到水井坊的產品。
做好這兩件事兒,白酒企業實現業績增長也似乎就沒那么難了。
穿越康波周期的經營哲學
分析完水井坊的財報,我有這么一個判斷:“以消費者為導向”是水井坊一以貫之的增長哲學。
市場的品類偏好會變,人們對白酒的口味喜好會變,但消費者對于“喝好”的需求不會變。
這也是消費者為導向的現實意義所在。回過頭看,能夠在行業調整期穩得住,水井坊靠的就是這種經營哲學。
白酒是講周期性的。
行業周期、人群周期、社會發展周期,都是影響這個行業的關鍵因素。
按照康波周期理論,我們當前正處于第五次康波周期的蕭條期末期,智能技術革命為主導的下個周期正在顯現。
映射到消費市場,這輪周期里時代紅利逐漸減少,經營紅利進一步凸顯。
也因此,誰能敏銳抓住市場變化,就會有新的增長空間。
從事后諸葛的角度看,以消費者為導向,水井坊核心做了兩件事:
第一:精準地抓住了一部分增量需求。
任何的存量市場里,總會有結構性的增量。
典型的如汽車行業,2017年汽車市場增速已經到了天花板,可新能源市場依然出現了結構性的增長。
白酒市場的結構性增量,是特定人群增量。比如90后00后開始喝白酒了,于是低度高端酒品市場進一步增長,挖掘這個增量,就要靠特定文化。比如,聯動演唱會,再比如,做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傳統文化聯動。
顯然,年輕化市場是結構性增量,但白酒企業未必就做不好年輕人市場,水井坊不就抓住了這部分增量?
歸根到底,得有能力抓得住市場變化的機會。
第二:擴容品牌內涵。
這些年,市場在分化,高端白酒市場的需求其實一直是在擴容的。
對于這個市場,水井坊有針對性地打造“博物館級”的高端產品“第一坊”,打造品牌稀缺資產。
白酒行業里,稀缺資產之所以有價值,大多是因為文化積淀和歷史傳承。“第一坊”有國保級“美酒”的歷史與高品質釀造的工藝,水井坊其實不缺打造稀缺性的基因。
聽起來是有點不夠具象化,但這事兒其實很好理解。
白酒消費,消費的是情緒,什么能夠滿足情緒價值?除了產品本身,就是品牌背后的文化。
在文化層面,水井坊一直在擴容品牌內涵,比如聯動天壇“開運大典”以酒祈運,與千家萬戶共慶新春佳節,給足消費人群情緒價值。
白酒企業,文化的價值有多厚,品牌的護城河就有多長。
從跨周期的視角看,對白酒企業而言,穿越周期要吃“兩碗面”:文化內涵是品牌的基本面,市場為導向的經營哲學則是成長面。
財報來看,這兩碗面水井坊端得很穩。
我個人認為,“兩碗面”端得穩的白酒企業,是值得長期持有的。
一方面,穿越周期的能力的終究是少數。另一方面,當下來看,水井坊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最后:
對于水井坊,我還是那個看法,年報和一季度展現出來的韌性,本質上是經營的韌性,這個韌性可能會隨著時間不斷被驗證。
屆時市場將如何變化,值得持續關注。我個人也很期待水井坊的價值進一步被業績兌現。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