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5 月 7 日消息,據華為官方 4 月底披露消息,清華大學攜手華為打造業內首個園區網絡智能體 —— 與清華本地部署的 DeepSeek 深度協同,智能體自主處置網絡故障,推動網絡運維從“被動應對”躍入“自動駕駛”新時代。
華為介紹稱,校園網運維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挑戰是用戶在遇到網絡故障或卡頓等事件進行反饋后,運維人員往往難以提供詳盡的網絡質量報告或確定故障的根本原因。這種情況不僅影響用戶體驗,也讓清華大學的網絡運維團隊面臨巨大壓力,亟待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運維模式創新突破。
全國高校普遍面臨多廠商設備、多管理界面、運維數據割裂的現狀;校園網絡設備超萬級、日均終端負載超十萬量級,在線教學、智慧課堂等無線化需求持續增長,傳統“人盯設備”的模式已難承其重。
除了兼容華為和現網第三方網絡設備之外,還需將清華校園中 3 萬多 AP、3000 多交換機、17 萬終端映射為數字世界中的信息節點(如萬點星羅),更需讓 AI 理解“宿舍 Wi-Fi 卡頓”與“用戶掉線”背后的故障分析與處理邏輯。
為滿足清華大學面向未來的智能運維訴求,學校攜手華為開展聯合創新,通過華為 iMaster NCE-CampusInsight,對網絡狀態和用戶體驗進行數字孿生與建模,并將網絡、用戶、終端等多維信息展示在一張“網絡數字地圖”上。清華大學創新引入 DeepSeek 大模型,從傳統復雜繁瑣的菜單交互演進到自然語言交互,通過智能體自主處置復雜環境下的網絡故障,極大提升了網絡運維效率和師生網絡滿意度。
為了解決多廠商管理、運維數據割裂、缺乏統一監測視角等問題,華為 iMaster NCE-CampusInsight 系統通過 Telemetry、SNMP、Syslog 等協議打通多廠商數據壁壘,替換清華原有多個運維系統,成為監測全校設備狀態、分析網絡流量、解析異常數據的唯一入口,支撐從日常巡檢到重大活動保障等全場景數字化運營。
當 3 萬設備、7 萬師生用戶、17 萬終端的網絡體驗數據可以在數字地圖上呈現,iMaster NCE-CampusInsight 通過數字孿生與建模,構建體驗評估體系,實時感知用戶網絡體驗,從時間和空間維度將用戶網絡體驗進行全方位圖形化展示,包括接入位置、接入時間、接入歷程(包括關聯、認證、DHCP 階段)、體驗質量、漫游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等,幫助網絡工程師快速解決用戶體驗欠佳的問題。IT之家附示例圖如下:
華為表示,網絡智能體 NetMaster 驅動校園網絡運維邁向“自動駕駛”新時代,其核心是與清華本地部署的 DeepSeek 深度協同,構建兩大能力:網絡運維 Copilot 和 Wi-Fi 優化 Agent。
“網絡運維 Copilot”顛覆了系統交互模式,讓“自然語言交互”在清華成為現實。用戶僅需輸入“xx 用戶下載慢,請定位原因”,系統即可理解用戶意圖,聯動 iMaster NCE-CampusInsight 獲取用戶漫游軌跡、網絡體驗質量、設備狀態信息等數據,在網絡數字地圖上快速鎖定 AP 信道沖突,推送“調整頻段 + 優化功率”的解決方案,這種“腦圖聯動”的呈現方式不僅提升了大模型回答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運維門檻。
▲網絡智能體的網絡運維 Copilot,自然語言交互、腦圖聯動效果呈現
“Wi-Fi 優化 Agent”則是業界首個能處理網絡問題的 Agent,它 7x24 小時守護著清華宿舍區各個房間的 Wi-Fi 網絡,感知 AP 部署位置、環境干擾、終端網絡體驗等,一旦察覺弱覆蓋、高干擾等典型 Wi-Fi 網絡問題,在覆蓋、干擾、頻寬、負載等多個維度中推理出最優處置方案并自動執行。
▲網絡智能體的 Wi-Fi 優化 Agent,正在自動處置 Wi-Fi 網絡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