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仍在爭論銀行股是否具備成長屬性時,浦發銀行用一份兼具“質量”與“銳度”的業績給出了新的參考。
4月29日,浦發銀行披露2025年一季度報告。在資產規模突破9.55萬億元的節點上,這家股份行正通過數智化戰略重構增長邏輯。
浦發銀行一季度延續了向上的態勢,營收同比增長1.31%至459.22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提升1.02%至175.98億元。存貸規模穩健擴張,信貸單季凈增量創下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該行不良貸款率連續6個季度下降至1.33%,存款付息率同比壓降23個基點,非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7.8%,這三大關鍵指標同步改善的背后,一場深層次的經營范式變革已然啟動。
在2024年度的業績發布會上,有兩個有意思的細節:其一,董事長張為忠的致辭全篇聚焦數智化戰略框架與實施路徑;其二,管理層匯報中,“數智化”貫穿業務、風控、組織各維度,形成高度統一的戰略共識。
這種“自上而下”的穿透力,推動浦發在一年內完成數智化戰略從“概念”走向“實效”,統領業務發展與創新方向。
張為忠表示,將以矢志不渝的戰略定力,全面打造銀行業數智化轉型新標桿。
頂層設計與執行邏輯
數智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浦發銀行以“背景圖、設計圖、施工圖”三張圖串聯了數智化戰略的敘事,將戰略定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增長曲線。
首先是背景圖。
錨定趨勢,破解困局。面對傳統銀行“重資產、低效率”的痼疾,浦發找準病灶:科技企業融資需求未被充分覆蓋、風控模型滯后于復雜經濟環境、組織架構掣肘創新落地。“清醒識局、前瞻布局、精準破局”,將數智化戰略與國家戰略深度融合——在服務長三角一體化、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中,2025年一季度上海分行貸款余額新增超390億元;在捕捉AI驅動的效率革命中,落地全國首單人工智能主題金融債券300億元;在輕資本轉型中,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至37.82%。這種戰略定力,讓浦發在行業調整期率先找到破局支點。
其次是設計圖。
相較于單點突破的初期探索,2025年的戰略設計更顯系統化思維。
科技金融升級為“商行+投行+生態”綜合服務,通過“科技雷達”動態追蹤8.75萬家科技企業的技術替代風險,貸款余額較年初激增13.25%至6822億元;供應鏈金融依托區塊鏈存證、AI資金流預測、物聯網貨權追蹤構建生態閉環,“浦鏈通”平臺單季服務核心企業907家,融資余額突破512億元;組織架構變革則打破部門壁壘,客戶分層體系從五大類細化為16個等級,數據資產入表驅動精準營銷效率提升。更值得關注的是技術底座的突破,其部署千億級DeepSeek大模型,成為首家實現全棧國產化算力平臺的股份制銀行,支撐起分布式系統重構與智能風控升級。
最后是施工圖。
90%的轉型失敗源于執行衰減,戰略落地的關鍵在于組織能力的進化。
浦發銀行通過“管理重構+人才迭代+流程再造” 三重變革,打造適應數智化轉型的敏捷組織。
例如,總行黨委直管干部中“80后”占比提升,年輕干部逐步走上主戰場;“簡清工程”建立“痛點挖掘-方案設計-效果評估”閉環機制,破解900余個流程堵點,解決率超過90%;在上海張江設立的“數智金融創新實驗室”,與超40家科技企業建立聯合研發機制,技術洞察轉化為產品創新的速度大大提升。張為忠表示,戰略是一種選擇,一種定位安排,和對未來的一個構想。這種“既改報表,又改基因”的深度變革,讓浦發在2025年一季度創下信貸單季凈增量新高,資產質量指標持續優化。
數智化重塑服務基因
數智化的價值最終需通過業務實效驗證。
2025年一季度,浦發銀行戰略勢能持續釋放。貸款總量攀升至5.58萬億元,對公貸款(不含票據)單季新增2460億元創歷史新高,個人存款余額突破1.68萬億元,AUM規模跨越4萬億元門檻,三大業務板塊在數智化引擎驅動下形成強勁協同效應。
對公業務是全行經營的壓艙石。科技金融通過“五力模型”重構風險評估體系,將技術成熟度、專利價值密度、研發投入強度等40項非財務指標納入“科技雷達”動態監測,驅動科技貸款規模6822億元,服務企業超8.75萬戶。供應鏈金融則依托區塊鏈、物聯網、AI預測構建生態級風控網絡,通過“浦鏈通”系列“1+1+X”數智供應鏈服務體系,累計服務活躍上下游供應鏈客戶2.5萬戶,實現在線供應鏈業務量1612億元,同比增長388%。這種“商行+投行+生態”的范式革新,讓對公信貸在一季度突破3.3萬億元規模,環比增長8.03%——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服務半徑的質變。
零售業務是浦發銀行數智化戰略的重要發力點,展現了對“人本金融”的深刻理解。通過構建16級客戶分層體系,1.6億個人客戶被精細化分類,大眾客群通過智能投顧獲取定制理財方案,財富客戶享有“浦和人生”信托賬戶的專屬服務,超高凈值客戶則由私行工作室提供跨境稅務籌劃等深度賦能。這種精細化經營驅動個人存款在一季度增長8.22%至1.68萬億元,AUM規模達4萬億元。此外,浦發銀行通過網點智慧化改造,提升復雜業務辦理時效和遠程銀行服務準確率,構筑起“無界式”服務生態。當某老年客戶通過語音交互完成大額存單認購,當新市民通過手機銀行3分鐘獲得“浦閃貸”授信,數智化的溫度正在重塑銀行的服務基因。
金融市場業務對營收形成積極貢獻。形成“自營投資交易+浦銀避險代客”雙輪驅動的金融市場業務經營模式,金融市場業務主動運作資金類資產規模2.8萬億元。深化金融機構客戶經營,構建合作生態。合作金融機構一級法人客戶3300家。以“三智交易”“主動創新”和“交易生態構建”為核心邏輯,主動提供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市場服務,金融市場業務盈利性債券投資規模超1.7萬億元。資產托管業務規模18.33萬億元。
AI與科技金融的重要增長極
今年3月,浦發銀行舉辦 “人工智能+”發布會,標志著其AI技術應用進入新階段。依托“算力+算法+平臺+知識” 四位一體的智能底座,構建起動態化、多維度的風險評估體系,從而實現 “三個轉變”:一是,貸前從 “人找數據”到 “數據找人”,運用知識圖譜挖掘企業技術價值;二是,貸中從 “靜態評估”到 “動態監控”,實時預警技術替代風險;三是,貸后從 “被動催收” 到 “主動服務”,通過AI分析行業趨勢提供融資建議。
突破不止于技術,更在于對銀企關系的重新定義。其“商行+投行+生態”模式深度嵌入創新鏈條,在張江創孵基地的實驗頗具代表性,科技企業不僅獲得融資,更通過銀行引入科研機構實現技術商業化。這種生態化協同的背后,是戰略級工具的布局——“浦科并購貸2.0”覆蓋18個試點地區,啟動千億并購計劃,推動科技企業通過并購加速技術轉化。
2025年一季度,浦發銀行的數智化轉型已從“戰略共識”邁向“能力沉淀”。其真正價值或許不在當下的財報數字,而在于為行業探索出一條“重數據、輕資產、強生態”的可持續路徑。
早在2024年一季度時,浦發銀行的業績就實現了“企穩向好態勢持續鞏固”。新任領導班子上任后,首先做的就是厘清浦發銀行自身的發展問題和優勢所在,通過多輪調研確立了“數智化轉型”這一核心命題。
當多數銀行還在猶豫是否“all in”科技時,浦發銀行已將數智化確立為統領全局的核心戰略。經過一年的轉型攻堅,全行發展動能日益強勁,在競爭中贏得了主動,讓市場看到了一個再出發的“新浦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