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發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第七屆專業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南京印社社員,江蘇省篆刻研究會會員。受高和水老師點撥始入書法學習之門徑,畢業于淮陰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受業于萬玉龍、李文靈、吳健、賈硯農、漆濟明、劉東芹等美院諸師。后求教于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名家工作室,問學于趙熊先生門下。現供職于上海市寶山區文化館,任書法藝術指導,兼任上海市寶山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刀尖行走十二載
7.5cmx6cmx2cm
石膏
2024
創 作 手 記
文丨張凱發
20世紀80年代,陶瓷印創作風尚逐漸興起,這為篆刻藝術帶來了新的活力與發展方向。近年來,以銅為主的金屬印材或鑄造、或鏨刻、或盤條焊接的古代印章制作工藝也在復現興起,這些創作形式在當代印壇正在掀起一個又一個新潮。當代篆刻創作參與者正在試圖用各種方式尋求新意和突破,以石質為主要材料的傳統篆刻正在經歷著變革。
紅旗漫舞
9.5cmx5cm
石膏
2024
邊款:綺云閣位于黃浦區南京路永安百貨公司頂樓。1949年5月二十五日其公司的中共黨員趕制了一面紅旗插在綺云閣上。升起了南京路上第一面紅旗迎接解放軍的到來和上海解放。公元2024年張凱發制印并記之。
陶瓷印的創作豐富了篆刻創作的技法和藝術語言,印陶、陶文、封泥、磚瓦等新資料的加入也在不斷拓展著篆刻表現的藝術語言。但陶瓷印體的制作工藝在當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讓廣泛的創作者參與到大規模的實踐當中。因其制作需要一定的資金、設備和場地投入,且高溫燒制所帶來的偶然性和安全技術等風險,都使得陶瓷印創作變得不那么便利。金屬鑿鑄、盤條及異材等都存在一定工藝設備和獲取的便利性等問題。
作始也簡 將畢也巨(附封泥墨拓)
5cmx4cmx5cm
石膏
2024
金石之美,古來共談。傳統石材雖具有諸多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優質石材資源日益稀缺,決定了名貴優質的篆刻材料只能存在于“可遇不可求”的偶然。而且其本身又具有把玩、收藏的觀賞效能及稀缺性,從而使印材的經濟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藝術價值。而高昂價格又必然導致該類材料只能局限于少數的特定人群,從而難以普及到平民化和大眾化。一定程度上影響篆刻藝術的創作實踐和推廣。在書法篆刻藝術處于“展廳時代”的當下,篆刻創作也已突破了以石材為主導的“傳統方寸之間”。大型篆刻和大寫意風格作品在客觀上也需求材料的多元化和“大型化”。這些都使得新型印材的開發和應用勢在必行。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20cm
石膏
2025
“審美無利害”,審美判斷應該是一種純粹的無利害的快感判斷,即在進行藝術審美時,不是基于對象是否能滿足實際利益或欲望,而是純粹對觀察對象所呈現的形式產生愉悅。基于此,我們的篆刻之美固然由歷史的、風格的、材質的等等因素構成,但是在當代對于具體的創作而言應該秉持純粹的觀點,具體到材料方面:即利于創作呈現的就是好的材料,而石膏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11.5cmx8.5cmx18.5cm
石膏
2024
邊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甲辰四月張凱發制此。
近來筆者以石膏為印材創作了一批作品。經過一年多的反復嘗試和調整,發現石膏的刊刻表現效果可以說與石材無異,且完全顛覆了石膏容易磨損或硬度不高的一般印象,最重要的是“金石效果”極佳,且方便獲取、易于刊刻。傳統石材也好、金屬異材也罷,其表現的效果都是“書法的”、“篆刻的”,表現的面貌都是“金石的”,所以——殊途同歸。
近作奉上,敬請方家教正。
上海城市精神組印實物圖
石膏
2025
隱秘而偉大(附封泥墨拓)
2cmx5.5cm
石膏
2024
作者微信號
zhangkaifazhangkaif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