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印,核心是書法。你搞篆刻,書法不行的話,水平也自然受到局限。畫也是如此。古人平常都是毛筆不離手,畫的水平和書法的水平都是非常相稱的。即使不是大師,成功一點的畫家都是這樣。但是現在有所不同,畫也許還能看,但是書法差太多。你把他的題款捂上,就能知道他畫的水平有多高。因為以書法為核心的書畫藝術,書法沒搞好的話,他的畫就會借助別的表現手法,那種書寫的因素就會被削弱。比如運用各種制作、特技等方式,總還能湊成一張看得過去的畫,但是跟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的要求會有距離。
王鏞書法作品
傳統的中國畫和書法,工具材料都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你抱著傳統的毛筆、宣紙,卻在這上頭折騰別的效果,那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如果你不這么關注中國傳統的筆墨,最好去用別的材料,徹底拋開傳統的要求,那就沒有這個問題了。現在有人用宣紙能畫出油畫的效果,也有人認可,看著也挺好看的,畫也挺寫實,但跟傳統中國畫一點關系沒有,跟書法一點關系沒有。問題在于用毛筆、宣紙作為工具基礎來表現,書法不行,缺乏書寫性,這個工具材料對他來說是個負擔,它起相反的作用。既然是畫家,干嘛非死守它呢,用布、油畫紙、水彩紙,畫別的不行嗎?還想用這個東西,在那兒表面上做傳統的繪畫,但是骨子里頭卻缺少真正的靈魂。
王鏞國畫作品
畫的形成在傳統那么長的時間里,用筆也有很多不同。晉人的繪畫技法上還比較單純,跟書法的用筆有很大的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山水畫到了唐、五代、宋、元又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用筆在書法里邊是沒有的。比如皴擦,在山水畫里經常用到,但是書法里頭從來沒有這種筆法,雖然有點類似書法的飛白,但是感覺還是不太一樣。畫的技法不斷地豐富,但是終歸它的根基還是原來的關系,我覺得它并沒有變。
在畫上題跋和用印,也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一些明人的用印,都不是很講究,那么幾個大印,不管字的大小,往底下一蓋就完了,真正把書法的題跋、印章作為畫面的一部分來考慮的那種意識并不強。到清代,書、畫、印的結合才相對完善起來。
王鏞篆刻作品
書與畫是相輔相承的、審美是一致的,只不過書法是借助漢字表達對美的理解,畫是借助一塊石頭什么的,這么一轉換,就能明白它們在根本上是相通的。學書法一般要從局部入手,字不能寫錯,從一點一劃開始,往往容易對整體關注不夠,而學畫的人對形式、造型、整體很關注、很敏感,篆刻中對線條的位置、角度、長度等處理都非常細致,這些都值得搞書法的學習。
古人從舞劍、夏云中都能悟出書法之道,與書法關系很近的國畫、篆刻更應該關注。古人常說能書者善畫、能畫者善書,古代一些開宗立派的書法家的畫都很厲害,有記載說王羲之善畫,我曾看到傅山的畫覺得非常好,意境特別奇,張瑞圖、王鐸等的畫也非常好。
王鏞國畫作品
早期書法比畫更重要。文字是傳播思想、知識的工具,是人際交流必不可少的,古代無論統治階級或平民百姓肯定都重視文字,書法與文字捆綁在一切,地位也跟著提高了。書法能夠傳達圣賢的思想,是一個人的臉面,是必備的,而畫不是必備的。書法比畫成熟得早,書法理論在漢代已經很成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書體也趨于成熟,但畫在漢代還很幼稚,理論也不成熟,跟書法沒法比,可以說書法是畫的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