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古稱“角法”是成都西部痛風風濕醫院開展的中醫適宜技術之一,中醫拔罐歷史悠久,屬于中醫外治療法。該療法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罐吸附于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通過一定時間的吸附,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對人體產生良性刺激,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具有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調整陰陽、行氣活血等作用的中醫療法。
中醫拔罐治療原理
中醫拔罐治療利用燃燒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現象。通過溫熱和機械負壓刺激作用,使身體局部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從而調節機體的功能,消除病理因素,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中醫拔罐治療步驟
根據病變部位與疾病性質,拔罐法尚有單罐法、多罐法、留罐法等不同的應用方法。其治療步驟主要包括:
【物品準備】備齊清潔消毒和擦干后的玻璃罐、竹罐、陶罐等火罐,治療盤、止血鉗、火柴、消毒用品、干棉球、鑷子、三棱針或梅花針等物品,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
【檢查火罐】檢查火罐是否無破損,防止罐口破損導致拔罐時患者皮膚割傷。
【體位準備】患者根據拔罐部位擺好相應體位,暴露拔罐部位等候。并做好相應保暖工作。
【拔罐治療】根據拔罐部位及所備用物,選用閃火法、貼棉法、投火法等不同的點火方法;根據病情穩、準、快地選用坐罐法、閃罐法、走罐法、針罐法、刺血拔罐法等不同的拔罐方法,治療時間在5-10分鐘。
【起罐】右手扶住罐體,左手以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待空氣進入罐內即可將罐取下;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膿血,應清潔局部皮膚,作常規消毒,外涂所需藥物,必要時覆蓋消毒敷料;如拔罐局部出現較大水泡,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外涂龍膽紫,保持干燥,必要時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
中醫拔罐治療特點
【安全實用】中醫拔罐操作簡單,廉價高效,比較安全,一般不會出現副作用病人可在無任何痛苦的情況下得到康復,避免了服用藥物給機體帶來的損害和不良反應。
【異病同治】中醫拔罐罐法多樣,有閃罐、留罐、走罐等,可與針刺、推拿等相結合,在取穴、操作方法不變的情況下可治療多種疾病。其能疏通經絡,解乏減壓,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皮膚溫度、加快新陳代謝同時加快疾病的治愈。
【疼痛緩解】中醫拔罐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選用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拔罐方法也有不同的作用,尤其在風濕痹痛的治療上,對關節肌腱可以增強彈性和活動性,加快新陳代謝產物的排除,促進周圍血液循環,改變血氧狀態,調節免疫功能,祛風舒筋,作用立竿見影。
中醫拔罐治療范圍
適用于痛風、類風濕、骨關節炎、肩背痛、腰腿痛等常見風濕痹證,咳嗽、哮喘等肺部疾??;脘腹脹痛、胃痛、嘔吐及腹瀉等胃腸疾病。
中醫拔罐治療禁忌
高熱、抽搐、痙攣、惡心腫瘤、出血性疾病、肌肉消瘦、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潰處不宜使用;孕婦腰骶部及腹部需謹慎治療;骨髂凹凸不平及毛發過多的部位可創造條件使用。
愈健醫學 | 中醫微創可視針刀鏡技術:關節炎治療的微創“利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