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無數父母都認為,我要雞娃,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他們雞娃多年,投入了上百萬的錢財,換來的,并不是有出息的孩子,而是畢業就失業的孩子,哪怕找到工作,也都是職場的社畜。
雞娃,換來的是失業,或者是社畜。為什么投入和產出,不相匹配呢?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內卷的時代,階層已經嚴重固化了。雞娃,無法解決階層的問題,只能“自己騙自己”。
比如,掏空積蓄,讓孩子去學鋼琴。哪怕他鋼琴十級,難道長大后步入社會,就能夠順利賺到錢?不見得吧。
事實證明,孩子的起跑線,并不是雞娃,而是原生家庭。
02
雞娃,為什么只是無用功?
因為大部分人雞娃,都只是在跟風、隨大流,以及自我安慰。
看到張家的娃去鋼琴班,自己也跟風,讓孩子去鋼琴班;看到李家的娃去補習班,自己也跟風,讓孩子去補習班。
表面上看,確實是投入金錢、資源了。實際上,就是一種隨大流,以及自我安慰“我已經投資孩子了,未來肯定有回報”。
隨大流的自我安慰,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只看到了投入,卻沒有看到“產出”。而產出,比投入的本身,更重要。
你雞娃了,而他沒有雞娃,孩子們都考上了大學。結果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在“讀書——打工——買房——結婚——生子”的劇本里邊,你雞娃也好,不雞娃也罷,結果都沒有任何的區別。
03
真正的區別,永遠都跟“原生家庭”的“階層”有關。
屏幕前的你,如果讀過大學,是正兒八經的本科生、碩士生,那你就會明白,有家庭照顧,跟沒有家庭照顧,那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假設,大家都從某211大學畢業,那你覺得,誰能進入到好單位?
毫無疑問,是有關系的人,可以進入到好單位。而沒有關系的人,別說進入好單位了,就連進入私企,都需要內卷競爭。
如果不懂,可以說得再露骨一點。
你爸爸,跟某主任關系很好,那別人就會安排你到某單位工作,輕輕松松,簡簡單單。
你爸爸,沒有任何的關系,那你就算筆試第一,面試第一,也都會被刷下來。因為那個位置,已經有關系戶預占了。
年輕人大學畢業后,就會深刻感覺到,什么是真正的“階層回歸”。家庭的差距,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命運的差距。
04
原生家庭,看似起點,實際上是無數人的終點。
接觸過兩個年輕人。
A年輕人,是廣州土著,211大學畢業,父母有2棟城中村的房子,以及一套小區房子。單單收租,就2萬以上一個月。
他跟我說:未來,哪怕拆遷了,也至少可以補個幾套房子,以及百千萬現金。
B年輕人,是偏遠農村的孩子,211大學畢業,畢業后就到了廣州上班,拼死拼活月入過萬,連一套廣州房子的首付都給不起。
他跟我說:在大城市,可以月入過萬,但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回到老家,月入三千,也還是一輩子淪為底層。沒辦法,待在大城市吧。
諷刺的是,B年輕人,是A年輕人的租客。
你認為,這差距大不大?這已經不是差距了,而是無法到達的彼岸。
別總是“富二代不長久”的調調,這太“酸”了。打工人,買得起一線城市的房子嗎?買不起好吧。
05
寫到最后
很多人都不服氣,我努力,我月入過萬,很牛逼了。
問題是,同齡人在家睡覺,或者天天外出旅行,都能月入幾萬。你是牛馬收入,別人是“睡后收入”,能一樣嗎?
至于什么富二代守不住財富,王思聰富二代,就算能力比不過老爹,不一樣比底層的牛馬社畜,要過得更好嗎?
孩子的起跑線,究竟是什么?
看起來是雞娃,實際上是原生家庭。往深刻一點來說,是原生家庭的階層。
主任的孩子,跟外賣員的孩子,能是一樣的嗎?你我,心知肚明。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