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創意廣告的第3343 期推送
加入社群請后臺回復“社群”二字
俗話說人如其名,這放在國內各研發大廠來說也是一樣。他們的名字或是充滿詩意內涵,自帶文化人濾鏡,或是觸發意外的諧音梗,承包大家的笑點,都藏著獨特創意的小巧思。
今年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并公布開源大模型,在AI圈迅速爆火。一時間,基于DeepSeek衍生的各種新奇玩法應接不暇:DeepSeek賽博玄學算命、DeepSeek新生兒取名、DeepSeek虛擬伴侶......這些功能讓網友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相關討論熱度居高不下。
但對于這么一個英文名的軟件,有些人下意識會以為是國外的AI,類似ChatGPT。有小紅書網友發問:為什么不直接把DeepSeek叫“深鯨”?這取名結合了英文單詞Deep“深”的含義和LOGO的鯨魚圖標,既方便中文輸入,還簡單易記。
“深鯨”的諧音,乍一聽是發表不滿的情緒,但可以在它夾帶私貨的時候來一句,不過它能get到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嗎?
老板說,下個階段的目標是把“深鯨”并入工作流程。意思能理解,但這要是不小心開會走神了,還以為是老板的腦回路不太正常呢。
如果DeepSeek真翻譯成深鯨的話,那用戶是不是都可以自稱“深鯨冰”了?飯圈文化算是延伸到AI圈了。
對此提議,網友直接“當面開大”,詢問DeepSeek可不可以稱呼其為“深鯨冰”。DeepSeek也是很給力啊,深思熟慮11秒后,非常高興地同意了人類的這個提議,不愧是擅長獻媚的AI。
香港人將DeepSeek譯成“碟仙”,不僅發音很像,而且都是用來問東問西的,神神叨叨的,以后有事不問百度,改問“碟仙”了。
甚至有網友翻譯成“海底撈”,Deep有“深”的意思,自然聯想到深不見底的海,Seek是尋找,在海里尋找可不就是撈咯,簡直就是腦洞大開的推測啊。
“深度求索”簡稱“千尋”?眾里尋他千百度,這是百度異父異母的親妹妹吧。
DeepSeek:人類禁止靈機一動。
那按照這種“靈機一動”的思路,ChatGPT的外號可以是漢譯+首字母拼音的“聊聊狗屁條”,還可以是音譯的“茶姬”。
還有從沒認真看過它的名字的,一直以為是DeepSpeak深度交流。
也有將DeepSeek簡寫為DS的,怎么方便怎么稱呼。
其實DeepSeek的中文名字「深度求索」,靈感來源于屈原的《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代表持續探索、追求極致智慧的使命,也體現了“智能的本質是探索未知”的價值觀,給人一種冰冷理智并且很靠譜的人工智能的感覺。
有趣的是,深度求索有限公司作為杭州六小龍之一,而“DeepSeek”的杭州話音譯還是“特別厲害”的意思。
至于為什么用英文的“DeepSeek”宣傳,而不是中文的“深度求索”,當然是想要開拓國際市場,而且深度求索旗下以后可能還會有其他Deep系列的產品上線呢。
不信你看淘寶這個小機靈運營,將一些常見APP改名為“Deep+英文單詞”,早早就用上了“Deep系列”的軟件了。
假死的多鄰國是Deep Sick,小心多兒復活來找你。
微博是Deep Eat Melon,看來是個沖浪吃瓜的好去處啊。
百詞斬是Deep Abandon,一直在遺忘,一直在學Abandon。
微信讀書是Deep Sleep,這是一看書就犯困嗎?
網易云音樂是Deep Sad,“網抑云”風評被害。
甚至將自己定義為“Deep Love”,直譯為“深愛、摯愛”。網友:好自戀,你不羞嗎?淘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一針見血的。
同樣取自詩詞的APP名稱還有百度,引用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里的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百度”。作為搜索軟件,幫助用戶從海量信息中搜索到想要的內容何嘗不是“眾里尋他”呢。
旗下的AI模型文心一言(ERNIE Bot)的名字由來也是取自古籍,來源于唐代文學家劉勰的《文心雕龍》,意為百度用心做語義理解,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意文案生產工具,但在2024年時改名為“文小言”了。
少了幾分書卷氣,顯得更加接地氣了。有網友表示改名后有種看老熟人賣萌的尷尬感,哈哈哈哈,打工不易,AI也賣萌。
華為的鴻蒙系統取名也很有深意?!傍櫭伞痹谏裨捴斜硎疽环N原始混沌的局面即將被打破,以此命名的操作系統寓意著突破和開創;而其英文名“Harmony”則有著和諧的含義,和諧共存,天下大同。
阿里巴巴取名源自《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家喻戶曉的阿拉伯故事在全球內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這可讓阿里巴巴省了不少宣傳費,不過倒也符合這個購物平臺的特性,“芝麻開門”,打開裝滿寶藏商品的門。
旗下的AI模型是通義千問(Qwen),“通義”取自《漢書》中的“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也”,也有“通詞達義,千問不倒”之意,這名字與“文心一言”很相似啊,一個“一言”,一個“千問”,結構上對仗,給人很正經很靠譜的感覺。
抖音國際版TikTok的來源,社交平臺上流傳有三種解釋。英語中的擬聲詞“tick-tock”,象征時間的短暫流逝,與短視頻的特點呼應;還有說是來自Kesha的歌曲《Tik Tok》;不過巧合的是,在閩南語中音譯過來是“玩?!钡囊馑?,似乎冥冥之中契合了它作為一款娛樂社交平臺的本質。
而字節跳動旗下的AI軟件豆包,看起來像是某天程序員早餐吃了豆包后隨手起的名字,但其實應該是“Dou Bot”的音譯,音譯后的豆包則顯得更簡單易記,更有辨識度了。
網友認為豆包急需一個更富有科技感的名字以便推廣至國際市場,而不是現在的這個像是早上沒吃完剩下來的。
騰訊元寶也是這種簡單接地氣的名稱,元寶的寓意自然是好的,但一個AI軟件不覺得有點像理財產品的名字嗎?
但也有網友認為元寶的名字很土,不如之前的名字“混元”。
有時候一個有深意的名字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產品的專業感。ChatGPT全稱為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專業術語的運用瞬間提升了產品的技術深度,給人一種可靠的信賴感。
但并不是所有軟件都需要專業的名稱才更好,像“豆包”“元寶”這種簡單直白的名字讀上去朗朗上口,在傳播宣傳上更具優勢,無論是線上輸出分享,還是線下口口相傳都會順暢,更容易被大眾認知并接受。
給產品取名這事兒,無疑不是開發者在向全世界介紹自己的孩子。這名字,就像社交平臺上的頭像網名,一定程度上都影響著別人愿不愿意點進來了解,不信你看AAA蘇打餅干專業扎孔和花開富貴這倆網名你更想了解哪個?
不過,好玩有趣的諧音外號同樣能在宣傳中殺出一條新賽道,正經與整活結合,自帶抽象話題,在這個熱梗頻出的時代,用戶自發二創可比千萬級營銷都香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