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繞城公路目前共有五環,分別是內環、二環、三環、四環和五環。武漢的內環線??全長28公里,它從武漢三鎮之一的漢口黃浦大街出發,經由多個重要路段和橋梁,繞漢口、漢陽、武昌一圈,沿途兩次跨越長江(武漢長江大橋與武漢長江二橋),一次跨越漢江(江漢一橋),最終回到起點,構成一個最核心城區的閉環。武漢的內環線主要經過漢口的解放大道、武勝路、江漢橋,漢陽的鸚鵡大道,武昌的彭劉楊路、閱馬場、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東大街,最終通過長江二橋回到黃浦大街?。內環之內,是武漢最早的城市中心雛形。
武漢的二環線?全長共計48公里,該環線涵蓋發展大道、漢西段、龍陽大道、墨水湖北路、雄楚大道、珞獅路、東湖路等多個路段,形成完整的第二環線。武漢的二環線包括跨越長江的鸚鵡洲長江大橋和二七長江大橋?,該環線于2015年竣工。武漢的三環線歷史上是區分武漢市中心城區與武漢市郊區的分界線,這條環線的線內以前都是武漢的城市建成區,這條環線的線外以前都是郊區。三環線?全長91公里,于2010年全線貫通,其橫跨長江的是由白沙洲和天興洲兩座長江大橋的合圍,并沿途設立了27座立交橋,實現與多條主要道路的連通江,連接武漢各進出口交通要道。
武漢市的四環線全長143公里,它位于武漢繞城高速與三環線之間,途經青山、黃陂、東西湖、蔡甸、江夏、洪山這六大主城區與新城區。四環線是按照設計時速100公里、雙向八車道的高速公路標準進行建設的,并建設兩次跨越長江的沌口至江夏的沌口長江公路大橋和青山至新洲陽邏的青山長江公路大橋?。武漢的五環線(又繞城高速)全長190公里,自2007年通車后成為全國最長的城市環線。武漢市的五環線連通市域內的東西湖、黃陂、新洲、洪山、江夏、蔡甸這六個環繞武漢主城的重要新城區域,提供雙向四至六車道的寬敞道路和100至120公里行車時速?的通行條件。
?前10至20年年,武漢的三環線是其主城區與新城區的分界線?。那個時代的三環線通俗的來講是武漢市城區與郊區的分界嶺,三環線以內的地方屬于市區,也叫主城區或者叫中心城區,而三環線以外的地方則屬于郊區,但書面稱呼為新城區或者是遠城區?。那個年代盡管新城區與遠城區中的有些區域如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和車谷(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主城區一些配套的待遇,但在地理上仍然屬于新城區?的范圍。雖然三環線是主城區與新城區的分界線,但也有三環內也有新城區的行政管轄范圍,如灄口新城及周邊區域實際屬于黃陂區的管轄范圍,并非江岸區?。
根據最新的數據,武漢常住人口這幾年已經快速的增至為1380.9萬人,城鎮化率為85%。這其中城市的常住人口就占了1173.7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高達85%,是我們國家城鎮化率比較高的城市。由于武漢市城市不斷的發展壯大,武漢的主城外延已經是大勢所趨。武漢的主城外延是為了應對城市發展的需求和挑戰,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城市空間已經難以滿足市民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通過主城外延,可以擴大城市的承載能力,提供更多的住房、商業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市民的生活質量?。武漢的主城外延也是為了優化城市結構和提升城市功能。
由此,武漢市提出了“北進東擴”城市發展戰略,旨在提升中心城區的功能、優化品質、美化風貌,并做強光谷、車谷、臨空經濟區和長江新區四大副城。武漢市通過主城外延,可以更好地實現這些戰略目標,推動城市的全面高質量發展?。在《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規劃中,提出了擴大中心城區范圍至半徑30公里的提議,包括中心城區、開發區、新城區及長江新城等區域。這就意味著武漢的主城外延已經是大勢所趨,其三環之外再也不會視為遠城區了,這些區域將成為未來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重點,已經被列為武漢主城的外沿陣地,成為武漢主城整體發展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