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健康長壽?不妨多喝紅茶、多吃漿果和蘋果。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聯合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富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許能成為延緩衰老的“天然助力”。
研究發現,適量攝入這類天然抗氧化物,有助于降低虛弱風險、維持身體功能、改善心理健康,促進全面的健康老齡化。相關成果已發表于《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
“醫學研究的目標不僅是幫助人們活得更久,更重要的是活得健康、活得有質量。”埃迪斯科文大學客座講師Nicola Bondonno表示,“此前研究已經表明,類黃酮攝入較高的人群,壽命往往更長,罹患癡呆、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更低。我們的研究進一步表明,攝入更多類黃酮的人往往‘更好地老去’。”
這項研究分析了超過8.6萬名參與者、長達24年的健康數據,其中包括62743名女性與23687名男性。結果發現,與攝入最低的女性相比,類黃酮攝入最高者罹患虛弱的風險降低了15%,身體功能障礙風險降低12%,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也降低了12%。雖然在男性中觀察到的關聯較少,但研究仍發現,高類黃酮攝入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現更佳。
“類黃酮因其抗氧化、抗炎特性,以及對血管健康和骨骼肌維持的支持作用而廣受關注。”該研究高級作者、女王大學教授Aedin Cassidy表示,“而這些正是維持身體功能、防止虛弱、保護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她補充說,日常食用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如漿果、蘋果、紅茶、橙子、甚至適量紅酒——都可能在對抗衰老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研究進一步指出,如果每天多攝入三份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女性在三種衰老相關指標上(虛弱、身體功能下降和心理健康不佳)的風險可降低6%至11%;男性的心理健康問題風險則下降了15%。雖然女性的效果似乎更明顯,但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與隨訪時間差異有關,而并非真正存在性別差異,這一問題在現有文獻中仍有待深入探索。
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教授Eric Rimm總結道:“總體而言,這些發現凸顯了簡單飲食調整對整體生活質量的潛在影響,對促進健康老齡化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自:Pixabay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5.02.0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