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暖光熙熙。瑯瑯書聲與春風繾綣交織,奏響一曲動聽的求知樂章。春風翻頁,文脈有聲。《詩經》里的蒹葭白露,《經典常談》中的禮樂光華。每一部經典,皆是歲月沉淀的瑰寶;每一行文字,都是滋潤心田的清泉。
春為歲首,書啟新程。在這花香彌漫之際,我們一起跟隨青大附中的小讀者們,在經典的墨香中,探尋知識的光芒,感受閱讀的力量。
文明之光—《經典常談》讀書推薦
2023級12班 劉禹霆
如果歷史是一條長河,那它就是連接兩岸的橋;如果歷史是一束飄渺的火光,那它就是助燃歷史之火的干柴;如果歷史是一把生銹的尖刀,那它就是這把尖刀最忠實的磨刀石。這本書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經典,助燃著歷史之光在中華大陸上閃耀。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了閱讀書目是《經典常談》。作者是朱自清先生。此書創作于1938年至1942年間,辛亥革命以后共有過三次“讀經”大討論。其中第三次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此次“讀經”大討論是和“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的大討論交織在一起的。本次討論對朱自清的觸動很大,他認為“讀經的廢止并不就是經典訓練的廢止”“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因此編撰此書。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等優秀經典。最令我感興趣的便是《詩經第四》。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當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比如像表達對心愛之人“求得不得,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的《關雎》。又比如用風的凄涼之景反襯出女子等到丈夫回歸的喜悅心情的《風雨》。詩經即可表情亦可表志。例如“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這句話抒發了主人公心中的憂愁和無法施展抱負的無奈。又例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形容君子的自我修養,要像加工骨器和玉器一樣,需要不斷切磋琢磨。同樣詩經亦可表意。“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用詠嘆的方式質問的語氣,直抒胸臆,深刻的諷刺了統治者。如此可見詩經即是人類智慧的精華,情感的寄托,志向的歸去,意見的申訴。孔子曾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他認為這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充滿智慧和美感,強調了詩經對于培養個人修養和社會道德的作用,并且能夠教育人心,培養品德。對我來說讀《詩經》更是照亮生活的一束光,它照亮了這個平凡的世界,為這片世界添加了一些詩意的風采,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會用詩經來贊美環境,像耳熟能詳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來形容“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滿色春光。
當然《經典常談》中也有許多像《詩經》一樣的優秀傳統經典。在閑暇時光,打開《經典常談》,品讀文字,感受歷史。它不僅改變了我的思想,也影響了我的行動,我開始專注傳統文化,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并嘗試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我開始學習國畫,在筆墨紙硯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我開始誦讀經典,在字里行間體會古人的智慧;我開始關注傳統節日,在節日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傳承。
《經典常談》具有非凡的意義。在閱讀之前,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僅限于表面的知識點,缺乏系統認知。通過朱自清先生的解讀,我逐漸理解了“四書五經”等經典著作的核心思想。比如《論語》中的“仁”,《孟子》中的“義”,《中庸》里的“誠”等,這些思想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指導生活的智慧。在與他人交流時,我能夠更自信的引用經典中的詩句,并用自己的理解去闡釋,這不僅提升了我的表達能力,也讓我在人際關系中多了一份文化底蘊。中國作為千年文明古國既要在經濟上與世界的發展同步接軌,又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我們作為青少年就應該認真了解并學習一些中國古代的經典,加深對本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認知。努力學習積極探索,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努力傳承發揚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本書不僅增進了我對于生疏古典的距離,而且增強了我的民族自豪感讓我明白了這些重要的經典需要有人傳承下去,而我們青少年就是這個傳承人。用經典文化之光點亮未來,照亮世界。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經典常談的分享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但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青少年應當在知識的海洋中勤奮刻苦,努力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讓中華文明之光在世界閃耀出最燦爛的光芒!
編輯:李源心
審閱:彭念東 周元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