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 明 : 本 文 內 容 均 引 用 權 威 資 料 結 合 個 人 觀 點 進 行 撰 寫 , 文 末 已 標 注 文 獻 來 源 及 截 圖 , 請 知 悉 。
美國一軍事專家曾說過,為何現如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惹中國,愿意跟中國開戰,其實根本原因,是他們被我國五個省的軍隊給打怕了,我們單拎一個省的軍隊出來,實力就足以戰勝一個國家。
強大的中國,也是因此不懼外敵威脅,這五省的軍隊,究竟是哪五個?赫赫威名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首先,這第一個便是云南省的滇軍,這是一支極具特色的云南地方軍隊,抗日戰爭期間把日軍打得產生了心理陰影,朝鮮戰爭期間,更是讓美軍刮目相看。
其前身是建于光緒年間的云南新軍,民國時期,也被稱之為“云南護國軍”,長期稱霸著西南數省。
云南陸軍講武堂,便是滇軍人才的培養中心,而朱老總便于1909年,考了進去,在滇軍的十年從軍經歷,讓朱老總從一個新兵,成長為了高級將領。
每當民族處于危亡之際,滇軍總是義無反顧出動,抗日戰爭、朝鮮戰爭中,都有滇軍浴血奮殺的身影。
其中,加入我軍隊伍的第六十軍,則是被美國軍事專家稱為,是東方罪不可逾越的堡壘。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帝國主義在占領南京之后,一直在改變對華的入侵政策,后來打算,在華北地區大肆進攻,日軍從魯南向臺兒莊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阻擊戰,便是六十軍打的一場出色戰役,禹王山北臨臺兒莊,是周邊地區的制高點。
因為要掩護數十萬部隊實施戰略轉移,這是必須死守的地方,第六十軍的四萬兵力,在軍長盧漢的指揮下,在以禹王山為中心的邳北地區阻擊五萬日軍。
在蔣介石的眼中,第六十軍不過就是一個“雜牌軍”,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實力上,都很難對抗日軍最精銳的兩個王牌師團。
可結果,第六十軍犧牲了上萬人,殲敵萬人,拖住了日軍,讓他們一個月無法寸進一步,贏得了寶貴時間。
第六十軍的英勇無畏,是毛主席所看重的,所以后來,當第六十軍想要奔赴朝鮮戰場,保家衛國的時候,毛主席特批將其改編為志愿軍第五十軍,準許他們奔赴朝鮮。
第五十軍的威名,在與美軍的一次次戰斗中打響,尤其是漢江阻擊戰中,在嚴寒天氣下,在糧彈供給非常困難的情況下。
第五十軍的戰士們,依舊忍受著艱難困苦,堅持了整整五十個晝夜,手榴彈都打光的情況下,阻止了美軍的前進,保證了第四次戰役的勝利。
就連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都稱中國的這支軍隊,是鋼鐵之師,不容小覷。
西方為何不敢惹中國?只因有這五省存在,讓中國不懼任何外敵威脅
這第二位便是湖南的湘軍,湘軍并不僅是一支普通的軍隊,而是一個集政治、軍事、文化與一體的集團。
建于晚晴時期,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在清政府的吩咐下,湖南人曾國藩便借助在家鄉的各種人際關系,建立了湘軍。
所以當時軍隊里大多數的軍官,都是曾國藩的學生,漸漸就有點私人軍隊的意思了。
“中興將相十九湖湘”,湖南人才輩出,像是毛主席、彭老總、賀龍等眾多領導人,都是湖南人。
晚晴至民國時期,湘軍漸漸鍛煉出來了勇猛的戰斗作風,“吃得苦、霸得蠻、舍得死”,這種精神一直延續到了抗日戰爭時期。
無湘不成軍,日寇在湖南實行焦土政策,有7場會戰級別的戰斗都發生在湖南省境內,而長沙也曾淪為了一片廢墟。
淞滬會戰,九萬湘軍誓死不退,每位戰士幾乎都是用自己的身軀,構成了堡壘,與日軍死戰了八天,連番號都被拼沒了。
這才為撤離的主力部隊爭取了時間,鐵血之師令人敬佩。
第三個,便是廣東省的粵軍,這可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支不可忽視的軍隊,在廣東割據一方,是鐵血雄獅般的存在。
提起廣東,就繞不開黃埔軍校,這所由國共合作所建立的革命軍事學校,為革命軍隊培養了一大批骨干。
也是近代名將的誕生搖籃,陳賡、徐向前等我黨著名將領,都畢業于此。粵軍的戰斗力,是讓日軍都膽寒的存在,跟日軍打了五次大型戰役,足足殲滅了近四萬名敵寇。
南京保衛戰,是粵軍38軍,將日軍打得屁滾尿流。而粵軍最出名的一戰,也是淞滬會戰,那一次粵軍第六十六軍,出動了兩萬人。
在日軍海陸空的聯合攻擊之下,堅守陣地,犧牲了半數戰士。尤其是劉家行一戰中,在子彈都被打了個干凈的情況下,粵軍戰士們,用石頭樹枝當武器,繼續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戰功赫赫的粵軍,是應該被永遠記住的存在。
西方為何不敢惹中國?只因有這五省存在,讓中國不懼任何外敵威脅
第四個,便是廣西的桂軍,其也是建立于清末民初,一支相對獨立的地方部隊。戰斗力非常強勁,與日軍交手頻繁,畢竟那時的廣西,因為戰略地位,在日軍眼中是香餑餑的存在。
根據戰史學家所做的統計,在整個抗戰時期,廣西當地有1200萬人,可入伍的士兵,卻足足高達450萬。
不要小瞧廣西人民對抗戰的決心,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日軍派出了近7個師團,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以及近15萬兵力。
對桂林一線,開始了大規模的進攻,可彼時的桂軍,卻有大部分士兵都被調出了桂林,只留下了一個團的兵力。
本來,國民黨政府都打算放棄桂林了,可桂林當地的地方民團們,從各地自發進入桂林, 最后組成了不到兩萬的總兵力。
在沒有精良武器,只有火炮、土槍的情況下,這兩萬桂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跟日軍殊死一戰的。
在應對外地入侵的時候,中國人骨子里的血性,是永不屈服的。
最后一位,便是來自四川省的川軍,“壯士出川三百萬,十戶九戶無兒郎”。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忘不了“壯士出川”這四個字的重量。
川軍能打仗、敢打仗,被稱為是鐵血之師。不過,起初的川軍,因為在軍閥混戰中,沒有良好的紀律,士兵們被稱為是“雙槍兵”,也就是一手拿煙槍,一手拿步槍。
但到了民族受難的關頭,在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的時刻,川軍幾乎將一切都無私風險給了國家。
全省動員,能上戰場的全部都上了戰場。川軍出川的時候,是穿著草鞋,翻過了一座座山,在武器裝備落后的情況下。
依舊是不畏與日軍的精銳部隊,拼個你死我活,淞滬會戰中,川軍四十三軍第二十六師,便是跟日本的兩個師團打了七天的時間。
最后打得只剩下了600人,用血肉身軀死死守住了陣地。那時沒有人再看不起川軍,紛紛對其肅然起敬。
抗戰八年的時間,共有40多萬川軍出征,幾乎每個戰場上,都留有其身影,所以才無川不成軍,最后為國捐軀的川軍人數足足達到了27萬人。
四川征兵最多,且也是出錢、出糧食最多的,全國財政總支出的30%,都是由四川一省負擔的。
建國初期的朝鮮戰場上,特級英雄黃繼光、邱少云,都是來自四川的好男兒。他們秉持著川軍的精神,永不屈服,勇猛作戰,付出了巨大的貢獻。
雖然西方將不敢惹中國的原因, 歸結為五個省的存在,但他們不了解的是,無論是哪個省市,但凡是中國人,骨子里的血性是永遠都存在的。
每一個中國人,只要國家需要,抵抗侵略,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都是不容置疑的。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川軍抗戰概況綜述
中國知網:85年前,椎心泣血的淞滬會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