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是將勝訴當事人“紙上權益”兌現為“真金白銀”的最后一環,也是最能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的關鍵一環。一直以來,徐州市賈汪區法院執行干警以實干為筆,用擔當作墨,將司法的溫度與力度,書寫進每一個執行案件里,讓感動“執”抵民心。
“執”解“薪”愁
全力保障勞動者權益
陳某等人與某農業公司勞動爭議系列案件,某農業公司應向陳某某等41人支付工資30萬余元。因其未按仲裁調解書履行義務,陳某等人申請強制執行后,通過“總對總”網絡查控,發現被執行人張某名下暫無可供執行財產。此后,張某更是仿佛“消失”了一般,無法聯系,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執行干警深知,這關乎著41位工人兄弟的血汗錢能否兌現,代表著41個家庭對公平的殷切期盼。
一通電話讓執行工作迎來轉機。一名申請人激動地打來電話,稱其無意中發現被執行人在某小區。執行干警立即分兩組奔赴該小區,并通過與公安機關聯動執行,凌晨5點就開始在張某車輛附近進行“守候”。從日出到日暮,在蹲守近11小時之后,終于“等”到了來開車的張某,執行干警立即上前堵住他的去路,亮明身份,表明來意,并出示拘傳手續,將其拘傳到院。
執行干警對其耐心釋明法律,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判決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張某意識到自己拖欠工資行為的惡劣性與嚴重性,當場籌集15萬元,并提供相應的擔保,就剩余未履行部分訂立還款計劃。41名勞動者緊鎖的眉頭得以舒展。
“執”護民生
協同拓寬執行維度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執行并非法院的“單打獨斗”。在處理涉民生案件時,賈汪法院通過搭建協執平臺,與政府各部門緊密聯動,通過信息共享、協同配合,確保執行工作落地生根。
在申請人李某等與某建筑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等82件系列案件中,李某等82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在執行這批系列案件時,經查詢未查控到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后經調查,發現被執行人在案外人某建筑公司處有債權尚未結清,但根據被執行人與該案外人的合同約定,該債權尚未到期,故協助義務人在春節前依法尚不能協助法院支付該筆債權。為解決申請人的“急難愁盼”,執行局根據區綜合治理執行難聯席會議精神啟動府院聯動機制,積極與勞務公司的管理部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協調,組織分管部門負責人與雙方當事人及協助義務人進行協商。經過釋法析理,各部門以穩定大局為工作重心,協助義務人經過預算,確保自己提前付款沒有風險的前提下,提前協助法院支付未到期的工程款126萬元,82件欠薪案件圓滿執行完畢。
“感謝法官,有了這2萬多元,孩子們的學費就有著落了!”“沒有法院的幫忙,我們這段時間就白干了!”……2025年春節前,領到執行款后的工人們眼含熱淚紛紛感慨道。
“執”善暖企
執破融合助企紓困
信心賽過黃金,如何讓經營主體發展更有信心?
“我們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支持,以司法資源的更優配置推進社會資源和市場資源高效利用,挽救經營主體、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讓經營主體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賈汪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馬伯亞介紹道。
某房地產項目因資金鏈斷裂、流動資金短缺,498套已售房屋逾期近兩年難以交付,大量矛盾糾紛涌入法院。
“爛尾樓變保交樓”不僅是工程復工問題,更是以法治化、市場化為原則,用好用活各項政策措施,真正盤活項目,實現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為化解困局,賈汪法院經過深入分析研判,決定運用執破一體機制優勢,通過府院聯動推動項目續建,實現涉眾矛盾化解和債權公平清償。
在與政府各部門共同協作下,賈汪法院通過執行查控手段和既有執行成果的有效利用,依托府院聯動引入保交樓共益債,并借助債權人會議表決機制保障共益債“后進先出”,實現爛尾項目快速復工續建。2024年底,已順利向498戶業主進行集中交房。
如今,通過執破融合、府院聯動,賈汪法院有效整合各類力量資源,形成了內外協同、多方發力的良好態勢。
為全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賈汪法院樹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理念,前瞻謀劃、全面部署、整體推進,以一“執”到底的決心,努力讓勝訴當事人獲得感更足、公平感更強。
據統計,2024年,賈汪法院開展“小標的大民生”“終本清倉”等專項活動138次,拘傳210人,促成執行和解案件87件,當場履行650萬元,執結農民工工資、贍養費等涉民生案件1200余件,執行到位3058.6萬元,獲贈錦旗19面。
來 源:江蘇法治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