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莫斯科將舉行勝利日閱兵儀式,受世界矚目,普京還為此專門掛出了“休戰牌”。
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隊亮相彩排,成為了一大亮點。也由此借著這個話題,有不少人問出了一個問題:俄烏沖突中,賺足了戰爭財的美國,為什么比不過中國呢?又為何不是俄羅斯趕超美國呢?
早在2022年,這個問題就出現在了俄羅斯的《共青團真理報》上,而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俄羅斯自以為傲的優點上……
打仗還是搞錢?
自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和中國的差距就已經開始慢慢拉開。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作為蘇聯前身,始終都沉浸在“自以為是”的“科技強國”之中無法自拔。
其實,同為計劃經濟轉型的國家,中國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時的起點是什么基本一致的,都面臨著經濟和社會雙重的發展考驗。
不過,差別就在于兩國的發展戰略有所不同。
中國選擇“悶聲發大財”,俄羅斯卻是“用拳頭說話”,從車臣戰爭到格魯吉亞沖突,甚至敘利亞干預以及現在的俄烏戰爭,俄羅斯的國力不斷被軍事行動所消耗。
雖然俄羅斯的軍工產業可以堪當其經濟支柱,但是戰爭帶來的制裁、人才流失以及市場的封閉,使其自斷了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再看中國,在建國初期確實風雨搖曳,有近10億人口過著苦子日,但是自從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卻迎來了高速發展。
中國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經濟發展上,通過制造業起步,引進外資,加入WTO等方式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一路突飛猛進,迅速成為“世界工廠”。
而“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的推動,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穩,即使面臨南海爭端、貿易戰等國際紛爭時,中國也可以用經濟手段在軍事沖突中周旋。
當俄羅斯在戰場上燒錢的時候,中國卻在5G、高鐵、能源等領域默默超越西方,成為西方都開始忌憚的國家。
可以說,現代國家競爭,終究是經濟與科技的較量,而絕非用“拳頭”說話,但俄羅斯恰恰忽略了這一點,而且不自知。
而另一個因素,也讓俄羅斯的發展陷入疲軟期!
人才都跑光了
經濟結構往往與一個國家的抗風險能力和增長潛力有關。
中國發展依靠的是全產業鏈路線,從襪子到芯片,從玩具到高鐵,幾乎沒有中國不生產的東西。
這讓中國的經濟韌性極強,縱使當某個產業受挫時,其他領域也能頂上,除此之外,中國非常重視人才問題,面對“國外熱”等人才問題,中國積極出手退出“千人計劃”等高薪引才政策。
通過這些政策的推動,吸引了大批海外精英回國,而人才有了,中國的產業升級的腳步迎來了蓬勃發展,比如華為、大疆等企業已經在全球市場可以與美國巨頭正面競爭。
反觀俄羅斯,從人才到經濟策略,與中國有著巨大的落差。
一直以來,俄羅斯的經濟依賴能源出口,其中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占到出口總額的60%。
對于俄羅斯來說,能源豐富讓其在油價高起時賺的盆滿缽滿,但這也恰恰讓俄羅斯的經濟極為脆弱。
因為一旦油價下跌,就會直接導致財政吃緊,尤其是在西方的制裁下,能源收入直接銳減。
更為嚴重的是俄羅斯所經歷的“腦流失”,曾幾何時的蘇聯擁有著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是自從1990年以后,俄羅斯的科研卻開始持續走下坡路。
資金短缺、腐敗嚴重、學術自由受限以及戰爭沖突,讓俄羅斯流失了大量的人才。
據統計,過去30年間,俄羅斯有超過200萬本土高技能人群移民海外,其中不乏頂尖的物理學家、程序員乃至企業家。
俄羅斯人口分布
可以說,當俄羅斯的科學家在硅谷寫代碼的時候,中國的高質量人才卻在深圳造芯片,這種根源上的差異直接決定了兩國的科技競爭力。
而接下來一個因素,對中國來說是錦上添花,卻讓俄羅斯雪上加霜。
朋友多,好辦事
俄羅斯的外交策略長期依賴“硬實力”,動輒以能源、軍事施壓鄰國,致使歐盟、美國乃至傳統盟友對其戒心重重。
尤其是俄烏戰爭,讓其幾近踢出全球金融體系。
而中國的外交體系要靈活的多,“生意不站隊”、“有錢一起賺”,即便眼下屢遭美西方嫉妒并不斷制裁,我國仍舊能與歐盟、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展開深度合作。
這與俄羅斯的孤立無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俄羅斯的問題不在于資源或者潛力,而在于發展模式的選擇。
當然,從解體陰霾中走出到如今穩居世界強國之列,對俄羅斯而言來之不易,可是,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原地踏步終將落后被淘汰。
對于俄羅斯來說,有功夫幻想“趕超美國的為什么是中國,不是俄羅斯”,不如早點調整戰略,或許未來還有機會重返強國之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