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5年的三分之一處,年初至今的回憶帶著或輕或重的痕跡一閃而過,留下些許光斑綴著,閃動著那些“我已成為”的小驕傲,搖曳著未來“我想論證”的小期待。
在路上,我們不停在論證對自己的假設,接觸未知的未來,然后親手把自己相信的實現,這是一場超精彩的人生游戲。
4月的復盤和5月的啟程,讓我們跟隨瀟灑姐透視人生的真相,抓取出最核心的指征,然后啟程,步履堅定地完成你的人生假設論證。
▲點擊進入視頻號主頁,查看直播回放▲
以下為本次直播的總結筆記
當我們的直覺時間過得飛快,就會不知不覺間加快所有節奏,事情也就不容易做深做透,人便顯得格外慌亂。
我們對一生的計劃發下大愿,也在年初為自己制定目標,愿望非常美好,但時間卻十分有限。
因此,我們把這些愿望壓縮為三核極簡模型,從“人、事、錢”三個維度來進行本月的復盤,我們只需要把最重要的事關注到位,重新梳理思考,在回顧梳理中找到智慧,確定下一個階段前進的方向。
One
「錢」
Money
從「錢」開始:敢于談錢,心中有數
復盤Tips
拉一份收支清單,了解現階段自己的收入與儲蓄金額。
匹配自己所在的分層階段,以及對應階段所需金額。
寫下一個具體的增長額,作為你接下來需要驗證的假設。
NOTES
這場復盤從任何一個角度開始都是對的,但我建議先從錢開始,因為它可量化且客觀,可以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數字。
錢來錢往,錢起錢落。
我們不停地在接觸錢,它是不能回避的話題。
相反,我們需要正式地面對它、擁抱它、走向它,敢于主宰它,敢于讓它來,在這個過程里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把「錢」這個元素納入生命。
把錢分層,確認自己所需金額
01 ? 生存層
首先,確認「錢的紀律」,也就是你儲蓄的最低基準線——
應急儲蓄金 = 每月生活成本 × 6
這里的生活成本是指你每月的必要生活支出,先剔除非必要的消費、娛樂甚至學習成長金額,只留下你最為基礎的生活所需。
也就是說,假設你現在沒有收入,你所擁有的儲蓄也能維持現有的生活超過6個月,那么這個儲蓄金額就是你基礎生活的保障資金。
這筆款是你不能輕易挪用的,需要放在你的賬上以備不時之需,非必要時不用于任何孤注一擲的決斷。
我建議大家都夠算一筆賬,記錄自己基礎的現金流水情況,每月收支多少,剩余多少。在2025年三分之一這個時點開始就能做到心里有數。
02 ? 試錯層
當你的積蓄已經完成上述積累之后,你便可以開啟下一個「試錯層」。
所謂「試錯層」,是指在上述應急儲蓄金之外,還能夠用于試錯的一些資金——
這些錢即便賠光了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基礎生活。
這樣的資金總額有多少?可以支撐自己做什么?能做幾件事?這些問題都要追問清楚。
通常來說,這份試錯的錢最好拆分成3份以上使用,去試不同的錯,尋找多渠道的可能性。
同時,也要注意這個模式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試錯層往往包含我們開啟一個副業、考取一個證書、學習一門技能所需投入的金錢、時間與精力的成本。即便你現在儲蓄資金還不夠,你也可以通過投入時間與精力完成試錯。
03 ? 進攻層
當我們在「試錯層」的付出得到了金錢上的回報,接下來就可以進入「進攻層」。
即“從1到n”。
試錯層成功之后,隨之產生了收入并在一段時間后實現了正現金回流,則在這個階段可以加大相關的資金與時間投入,持續強化,重復去做能夠得到收入的這件事。
寫下你的數字,找到你未經驗證的假設
正如在3月21日的直播提到的,對于金錢目標,我們需要先寫下一個“具體的數字”——
這個數字是你每個月想增加的收入量,擁有了這個增量我們可以改善現在的生活、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或是自己就可以高興起來、安全感強起來、擁有更多的選擇。
你用任何欲望給這個數字打注腳都是對的,重要的是先寫下這個數字。
你現有的工資是你已經被驗證的假設,這個你新寫下的數字則代表尚未經過驗證的假設。
建議這個數字按月為周期。因為相對于年來說,按月劃分可以進行更快的周期檢測,從而能夠擁有手感,并能在周期間搭建起快速的循環。
如果你想要的錢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也沒問題,可以先把這個需求劃分為一個遞增的階梯,然后寫下第一個階梯的金額是多少。
人人都容易產生一夜暴富的幻想。
但我們就是在慢慢變富的過程中才更有暴富的機會,所以要接受自己慢慢變富,且相信我們擁有變富的方法。
趁早行動,開始論證你寫下的假設
無論我們在紙上寫下了多少金錢目標,接下來需要的就是起身去行動。而怎么去論證假設,就要看你在哪個方向上能夠有掙到更多錢的可能。
首先,先積累起我們的基礎生活保障資金。
接下來,就需要拿試錯層的錢去論證假設,用于自我提升或嘗試。
比如花錢上課考證后,對自己并沒有直接的用處,沒法帶來正收益,那么結論就是這一次的論證假設失敗。就像我當初也為了增加收入,投入了時間和金錢去學習考取了拍賣師從業資格證,但我沒有從事這個行業,所以這方面的投入就是一次論證失敗。
但我還花時間和金錢考取了美國國家醫學會健身教練證,有了這個證書我得以有資格完成和瀟灑姐塑身100天等各類健身課程的錄制,在公共平臺教大家健身,由此為我創造了收入,這就是論證成功。
至于在試錯層投入多少、是否算貴,都是因人而異的,一筆錢在每個人生活中的價值都有所不同。
只是我希望,
我們始終要保有試錯層的錢,且告訴自己:這就是用于試錯的,所以允許它“錯”,失敗了也不用心灰意冷。
尤其是年輕人,我鼓勵大家多去試錯,按月為單位嘗試1-3個,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
當我們在試錯層的某一項中聽到了錢落袋的響聲,說明我們的假設驗證成功,這時我們就需要進入到進攻層,加大投入,持續論證假設,反復聽正反饋的回響。
你要愛上這個聲音,錢是真實世界給你的回報與掌聲,因為你一定做到了什么價值,給人間付出什么價值,它才會叮咚響起來。
因此,在完成上述復盤后,我希望你的5月可以開始去論證你的假設,證明你能得到你寫下的那個數字,去聽錢掉落進你錢袋的聲音。
Two
Yourself
明晰「人」為主體,論證你想成為的自己
你信才會有,因為你不會等到你不信的事物,也創造不出來你不信的未來,更論證不了你根本不信的假設。
親手論證假設
寫下假設之后,由誰來論證?當然是我們自己。
一定要注意這里的“人”是指“我”——
我要論證我的假設。
不要依賴別人,更不要期待別人論證你的假設。
比如,你希望增長的3萬元收入,不能是“TA是不是能給我這筆錢”,而應該是“我怎么能掙到這筆錢”。
當你確認好主體性后,可以進一步展開對自我的剖析。
為了了解人類自己,我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分類,比如星座、血型、十六人格、生命數字等等。我們可以借助這些分類方法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
無論你是什么型,都有你的用武之地。
摘除限制性信念
不要用限制性的信念跟自己說話。
人是被信念撐大的,如果你限制自己的信念,這就無法走到更遠的地方。
在「奇妙能力課」里經常會被同學問到的問題是:“我是一個I人,怎么做好自媒體呢?”(編輯補充:在mbti人格分類中,I人更傾向于內向、獨處與內省,E人更傾向于外向、社交與互動)
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限制性信念——認為“I人一定是不善表達、有社交恐懼癥的人,所以做不了自媒體”。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會更新一個系統性的回答到課程中,今天也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I或許是你的性格特質,但你可以獲得E的技能特質。
以我為例,我擁有I人獨處的能力與定力,在與自己對話時感受到豐富而非寂寞,所以我的性格定義是I人;但同時,我可以滔滔不絕地表達觀點,對我擅長的部分可以來一場即興演講,所以我可以培養出非常強的E技術幫助我達成目標。
兩者是可以共存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被任何的標簽所限制,一定要破除限制性信念。
先不急著認為自己不行,先試試看,然后再做調整都來得及。
建立你的支持系統
人取得成功是需要組隊的。
在三核極簡模型中,「人」是從自己開始,做任務的人是你自己。但在這之后,你還得建立你的支持系統,根據需求來組建一個屬于你的隊伍,找到在不同方面可以支持你的人。
一是生活中務實類的隊伍。
比如誰幫你打掃衛生,誰幫你做飯,誰幫你健身?
他們能幫你分擔,為你提供發展的空間。尤其可能你有家庭、已婚已育,或者說你需要擺平很多日常瑣事才能往前走,你更需要支持系統,想辦法組隊。
二是心力精神類的支持系統。
一定要重視這個系統,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像趁早直播間、閱讀、“小火堆”等,都可以成為你的心力支持系統。
它的判斷標準是:
誰在破除你的限制性信念,你就跟誰做朋友;誰在用語言打壓你、否定你、強加限制性信念,誰就不能被納入這個系統。
讀一本能給你力量的書,記下一句陪你走一段路的話。
找到你的小火堆,拉一個小群,一起說積極的話、做積極的事,相互破除限制性信念,重新建立一個積極解讀的環境。你們還可以互相做出積極假設,相互陪伴,彼此鼓勵,去到你們相信的未來。
在這個復盤時間點,我們要再次明晰「我」在「人」中的主體性定位,進一步梳理和認識自己,并且能強化練習,下決心破除限制性信念。如果有能力,還要為我們自己組隊,找到支持系統。
請記住,
你現在是什么不重要,你想成為什么才重要。
而我現在能成為我,是因為我過去相信我能成為現在的樣子。
Three
「事」
Thing
當回「事」,又不當回「事」,從心所欲不要怕
現在就做能讓你快樂的事,不要磨嘰不要等待。
在創業中,「事」是你的產品,為客戶提供服務,滿足需求。在生活中,「事」是你的能力和世界需求的匹配,匹配得上你就在做事,匹配得好會產生價值,沒有匹配就會感覺煩躁無聊,缺乏價值感。
我們做事,也是在把自己產品化和進行價值交換的過程,產品能解決的問題越大,我們的價值也就越大。如果只是躺著無意識地刷手機,就不算在做事,因為我們的價值沒能完成社會化。
但我們需要社會化,通過做對的事情來完成價值實現。
四個判斷“事不對”的跡象
戰略性失誤。
你現在做的事不在你人生發展戰略的既定軌道上。你或許是因為經歷過一些機遇到達了這里,但你現在做的事和你想去的地方是錯配的。
遇上文化毒化,人不對。
你的事和錢似乎還可以,但你周圍的人讓你非常不舒服,或者讓你感覺“我再成功也就你這樣,那我成功也無所謂”。
也就是說,即便在這條路線上成功了,也會覺得不快樂,不想和這里的人打交道,無法融入。
人的發展開始停滯。
在創業中被認為是“創新停滯”,也就是人不成長了,沒有新的見解,缺失了對生命的新鮮沖勁,哪怕在外人眼里看著你什么都還不錯,但你自己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財務開始失控。
無論是主業還是副業都不穩定,無法給你提供充足的資金安全感。
當上述情況出現的時候,預示著我們的人、事、錢可能開始產生失衡。如果還繼續硬做這種“不對”的事,我們會感到十分痛苦。
所以,我們需要開始采取行動來進行調整。
五種時間作指導:在別處找到樂趣,充分做自己
在趁早「五種時間」的定義里,人應該有豐富的世界,人生不是一種時間。
這意味著,即便我在A的地方不行,我也許在BCD的地方還有多種樂趣。我現在的所做的事不對,那我就再去別的事里琢磨琢磨。
我們不用把樂趣放到同一個籃子里,我們需要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有多少種快樂。
當然,也存在有些事情是必將痛苦和失落的,你沒有辦法跟很多規律作對。所以需要及時抽離出來進行重新評判和調整,思考這件事是不是讓自己不爽了?如果是,那我們大概率陷入了被動生存時間,解決方案是盡快逾越或是逃離。
可如果暫時沒法做到逃脫升天或是輕易改變,我們就需要訓練主動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學會讓自己高興起來,在五種時間中去尋找到一個讓自己快樂的事。
這件事不需要由別人或是社會約定俗成認為很重要,只要你決定對你來說是更快樂的。
做那個「能做自己」的事。
當你寫作的時候你就是作家;你在好好健身的時候就是一個健身者。
我也不是一天24小時都能選擇做自己快樂的事,我正因為解決了不高興的事,擺脫了生存時間,才有時間做自己。
我會為自己保有這個充分做自己的時間,然后生命力常在,因為自我實現的人永遠年輕。
每個月我們都愿意動筆和思考,只是不希望時間白白過去,想要想清楚已經做過的、想要啟動未來要去完成的。不要沒想就過了一生。
2025年后三分之二的日子里,我們要改變心態,不要怕,不要等,因為最好的時機永遠不會來,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永遠在做的過程中沐浴成長。
人生的真相不過三個字。
用「錢」養事,用「事」煉人,用「人」生錢。
這個三角每轉一圈,于人會歷練成長,于企業會進化升級。
這個7月,瀟灑姐將攜趁早團隊,前往新時代商業活力地標——杭州良渚,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場域,沉浸式學習“人、事、錢”三核極簡模型,展開分析如何完成「從0到1再到n」的創業飛輪搭建:
★ 深度講解創業三核模型
★ 趁早案例拆解
★ 解答創業應用題
★ 現場授予趁早高級分銷權限
趁早·自媒體創業實戰課
7月19日杭州良渚
限量席位正式開放
點擊報名
這個夏天,啟動你的創業飛輪
7月,我們杭州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