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析:
“五一”假期期間,外骨骼機器人應用成功“出圈”,八達嶺長城、黃山、泰山等熱門景區引入輕量化外骨骼機器人作為登山輔助設備,幫助游客減少30%至50%的體力消耗,消費級機器人市場潛力加速釋放。
根據雨前顧問不完全統計,2024年GDP超萬億的27個城市中,有14城公布了有關機器人產業相關數據,主要聚焦于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
從細分賽道布局來看,工業機器人是核心發展方向
14城中超85%城市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北上深等一線城市數據密集,且增速普遍較高。上海作為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先驅,2024年產量達6.55萬套,占全國總量超10%,2025年一季度產量同比提升18.6%至1.82萬套,體現了產業結構優化成效。北京依托政策紅利實現爆發式增長,2024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61%,2025年1-2月增速進一步躍升至1.7倍。
“多點布局”成為部分城市突圍路徑。深圳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協同發展,2025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40.1%、18.1%,產業鏈成熟度全國領先;重慶、天津同樣采取“雙輪驅動”模式,2025年一季度兩地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61.7%和34.7%,服務機器人增速達28.3%和33.1%,其中重慶2024年機器人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70億元。
此外,無錫、佛山特色布局發展機器人產業。無錫專注人形機器人技術研發,截至2024年底累計申請相關專利572件,發明專利授權率達57%,構建技術壁壘;佛山智能機器人2024年增速33.6%,致力于打造“智能機器人之都”。
從區域格局來看,核心經濟圈引領,中西部加速崛起
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牽引,帶動蘇州、杭州等地發展機器人產業。蘇州在服務機器人領域表現突出,2025年一季度產量激增165%;杭州、寧波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實現高速增長,2025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提升62.7%和63.2%。
珠三角地區因地制宜差異化布局。深圳2024年機器人產業產值達53.28億元,服務機器人連續三季度增速超35%,穩居全國第一梯隊;廣州推動規模化應用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機器人產業規模達1600億元;佛山、東莞作為制造業強市以產業配套為主,2025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21.2%、18.7%。
中西部地區實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武漢受益于工業自動化需求,2025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產量飆升122.5%;重慶則依托全產業鏈布局穩居中西部機器人產業高地,2024年機器人產量突破6萬套。
從發展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復蘇與爆發并存
上海、天津等城市2024年工業機器人增速較低(如上海-8%、天津13%),但2025年一季度顯著回升(上海18.6%、天津34.7%),呈現階段性復蘇。
北京、武漢等城市則持續高速增長,北京2025年1-2月增速170%,武漢2025年一季度增長122.5%,表明技術升級和政策支持效果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2024年工業機器人增速達357.3%,成為年度最大亮點,得益于其在智能制造與新興產業上的戰略布局。
? Copyright
雨前顧問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