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編輯| 汪戈伐
圖片來自企業網站
海大集團4月21日晚發布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6.01億元,歸母凈利潤45.04億元,同比增長64.3%。
同時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營收達256.29億元,同比增長10.6%,歸母凈利潤12.82億元,同比增長48.99%。
在此次報告中,海大集團首次提出"2030年飼料銷量達5150萬噸"的具體目標,公司需在未來六年內將銷量提升近一倍,平均每年增加400萬噸以上。
數據顯示,2024年海大集團飼料總銷量為2652萬噸,其中水產飼料與種苗銷量排名全球第一,整體飼料銷量位居全球第二。
報告公布后,海大集團股價一度上漲5%,至截稿時報收54.38元/股,市值達到904.75億元。
海大集團1998年成立于廣東廣州,2009年在深圳A股上市。目前業務涵蓋飼料、種苗、動保疫苗、智慧養殖、食品加工等現代農牧全產業鏈。
2022年以來,海大集團已經連續3年市值突破千億,我們認為其市場表現與其研發投入密切相關。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海大集團研發支出9.12億元,同比增長13.54%,累計研發投入已超50億元。另外,集團研發人員規模接近4000人,包括博士占比19.13%,碩士占比15.25%。
在技術應用方面,海大集團開發的低魚粉配方將飼料中魚粉用量減少30%,降低了生產依賴和成本。
此外,研發的替代抗生素技術采用微生物發酵和益生菌方案,減少了養殖環境中的藥物殘留。這些技術調整使產品在成本和效果方面形成了市場區分度。
種苗研發是海大集團另一個技術方向。目前集團擁有9個國家水產新品種認證,包括對蝦和羅非魚等品種。
對蝦育種已完成14代系譜培育,年均保持2000多個家系資源庫。這些種苗產品在國內市場獲得應用,部分已進入國際市場。
數字化養殖是公司技術應用的第三個方向。通過環境監測系統和飼料管理優化,海大集團的對蝦工廠化養殖項目實現了產量提升20%,能耗降低15%,提高了生產效率指標。
總之,海大集團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利潤大幅增長主因在于高毛利水產料與禽料銷量提升、海外業務加速擴張、成本端通過原料替代帶來的產品競爭力及客戶粘性提升。
海大集團明確表示國際化是核心戰略之一。公司采用本地化生產與技術服務結合的方式,在多個海外市場建立業務體系。
目前,海大集團業務涵蓋了東南亞業務區域的越南和印尼市場,以及非洲地區的埃及市場,還計劃逐步向尼日利亞、坦桑尼亞等國家拓展。
在南美地區,海大集團選擇厄瓜多爾作為市場入口。公司已組建團隊,準備進入巴西、智利等南美國家市場。
具體來說,越南是海大集團海外最大的單一市場,2024年銷量增速達25%-30%,水產飼料銷量位居當地前列。其成功源于“飼料+種苗+動?!蹦J降谋镜鼗瘡椭疲Y合技術服務和產業鏈整合,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印尼則是海大集團在東南亞第二大市場,2024年銷量增速超40%,公司通過當地建廠和配套服務快速提升市場份額,并計劃進一步向孟加拉國、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延伸。
巴西是全球重要的大豆和玉米產區,飼料原料成本優勢顯著;智利三文魚養殖業發達,水產飼料需求旺盛。海大依托厄瓜多爾團隊輻射周邊市場,可降低供應鏈成本,并復制工廠化養殖模式。
但換句話來說,海大集團必須開展國際化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飼料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如玉米、豆粕)高度依賴進口,其中大豆以南美國家為主,盡管公司通過多元化采購和低蛋白配方技術降低依賴,國際市場價格波動仍對成本控制造成壓力。
另外,美國挑起的貿易困境可能影響農業產業鏈,盡管海大通過海外建廠(如越南、印尼)本地化生產規避出口風險,但大豆進口仍可能受政策擾動。
而且,新希望、通威等國內企業加速布局海外業務,海大被“倒逼”需通過國際化保持領先。其已經設定的目標為2030年海外飼料銷量達720萬噸,占全球總銷量的14% 。
顯然,通過這些全球布局,海大集團正在將飼料、種苗和動保技術結合起來,不僅擴大銷售規模,也將中國的農業技術和養殖模式推向國際市場,增強我國企業在全球農牧產業中的影響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內容溝通請聯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