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學詩八首 其五
學步邯鄲笑古今,裁云鏤月總違心。
如何更得新詞句,卻是春風別有音。
首句:“學步邯鄲笑古今”,化用 “邯鄲學步” 的典故,將其置于古今時空維度,表面是對盲目模仿他人者的揶揄,實則暗示詩歌創作若一味模仿前人,亦會陷入失去自我的困境,如同邯鄲學步者最終連原本的行走方式都忘卻,批判了詩歌創作中機械模仿的現象 。
次句:“裁云鏤月總違心”,“裁云鏤月” 描繪出雕琢華麗辭藻、追求形式美的詩歌創作行為。然而 “總違心” 三字點明,僅僅堆砌辭藻、追求外在形式的創作,難以真正表達詩人內心的真實情感,揭示出缺乏真情實感的創作的空洞與虛妄。
后兩句:“如何更得新詞句,卻是春風別有音”,以設問引出答案,詩人思索怎樣才能創作出新穎獨特的詩句,最終發現關鍵在于要像聆聽春風帶來的別樣聲音一樣,去感受自然、體悟生活,從外界汲取靈感,突破常規,如此方能獲得與眾不同的詩意表達,展現出詩歌創作應回歸自然、感悟生活以尋求創新的真諦。
七絕.學詩八首 其六
筆底煙霞久未通,十年磨劍愧雕蟲。
忽驚夜雨穿窗急,瀉作秋江萬壑風。
“筆底煙霞久未通,十年磨劍愧雕蟲”,“筆底煙霞久未通” 以 “煙霞” 比喻靈動絢爛的文思,直言自己長久以來難以在筆下流淌出精妙的詩句,創作之路阻塞不暢。“十年磨劍愧雕蟲” 中,“十年磨劍” 化用賈島 “十年磨一劍”,極言學詩時間之久、用功之勤,“雕蟲” 則是自謙,認為自己耗費多年精力卻未在詩歌創作上取得顯著成就,流露出詩人對學詩成果未達預期的慚愧與遺憾。
“忽驚夜雨穿窗急,瀉作秋江萬壑風”,筆鋒陡然一轉,一個 “忽” 字打破前文的沉悶。詩人被急促穿窗而入的夜雨驚到,這突如其來的自然景象,瞬間激發了詩人的靈感。夜雨的急促之勢,如江水奔涌,化作了詩中如萬壑生風般磅礴的意境與詞句,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在自然景象觸動下,靈感如泉涌,文思如江河奔騰的瞬間頓悟狀態。
七絕.學詩八首 其七
閉門覓句費疑猜,石火電光安在哉。
一自孤山踏殘雪,冷香先破月邊梅。
前兩句:“閉門覓句費疑猜,石火電光安在哉”,詩人開篇便刻畫了苦吟詩人的典型形象。“閉門覓句” 描繪出一種脫離現實、孤立創作的狀態,在封閉空間中絞盡腦汁 “費疑猜”,苦苦思索卻難以尋得理想詩句,凸顯創作的艱難與困惑。“石火電光” 比喻靈感的瞬息萬變、稍縱即逝,詩人以反問 “安在哉”,抒發對靈感難覓的無奈與悵惘,將閉門造車式創作的困境展露無遺 。
后兩句:“一自孤山踏殘雪,冷香先破月邊梅”,“一自” 轉折,詩人筆鋒轉向豁然開朗的創作境遇。“孤山踏殘雪”,詩人主動走出封閉空間,踏入自然,在孤山雪景中尋覓詩意。“冷香先破月邊梅”,“冷香”“月”“梅” 等意象交織,勾勒出清冷高潔、幽韻盎然的畫面,梅花于月光下率先綻放,暗香浮動,不僅展現出自然景物的靈韻之美,更暗示詩人在與自然的接觸中,靈感如梅花綻放般噴薄而出,自然成為了打破創作僵局的關鍵。
七絕.學詩八首 其八
學詩渾似學參禪,鑿破鴻蒙別有天。
若道此中關口訣,不須更買兔園篇
首句:“學詩渾似學參禪”,詩人開篇便以 “學詩” 類比 “學參禪”,將詩歌創作與參禪悟道相提并論,點明二者在思維方式和體悟過程上的相似性。參禪強調內心的頓悟與對佛法的深刻領悟,學詩同樣需要詩人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積累、思考,最終實現靈感與技巧的突破,為整首詩奠定了將詩歌創作上升到精神層面的基調 。
次句:“鑿破鴻蒙別有天”,“鴻蒙” 原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此處喻指詩歌創作中迷茫、混沌的初始階段或難以突破的困境。“鑿破” 一詞充滿力量感,形象地表現出詩人通過不斷探索、鉆研,沖破創作困境后,眼前豁然開朗,進入全新境界,展現出學詩過程中突破瓶頸后的欣喜與對更高藝術境界的追求 。
后兩句:“若道此中關口訣,不須更買兔園篇”,詩人以假設語氣引出學詩的關鍵要訣。“兔園篇” 原指淺近的啟蒙讀物,這里代指那些刻板的詩歌創作教條、套路化的寫作范本。詩人認為,若要掌握學詩的真諦,不應拘泥于教條式的寫作規范,而要從內心感悟、自我突破和對生活的獨特體驗中尋找靈感與創作方法,強調詩歌創作應擺脫程式化束縛,追求個性與創新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