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種群可能需要至少每名婦女生育2.7個孩子才能可靠地避免長期滅絕,這一水平遠高于通常引用的2.1的更替水平。這項研究由日本靜岡大學的岡部拓也領導。
雖然2.1的生育率通常被認為足以維持人口規模,但這一標準估計并未考慮幾個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個體生育子女數量的隨機波動、死亡率、性別比例,以及一些成年人可能永遠無法生育的可能性。在人口規模較小的群體中,這些隨機波動可能導致整個家族的斷絕。
為了探究這種人口隨機性的長期后果,研究人員開發了模擬跨代人口動態的數學模型。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更高的生育率對于緩沖這些固有的不確定性并確保人口長期生存至關重要。
研究發現,由于出生數量的隨機波動,每名婦女至少需要生育2.7個孩子才能可靠地避免最終的滅絕——尤其是在種群規模較小的情況下。然而,偏向女性的出生率,即女性出生數量多于男性,可以降低滅絕風險,幫助更多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得以生存。
這一見解或許有助于解釋一個長期觀察到的進化現象:在戰爭、饑荒或環境破壞等惡劣條件下,雌性往往比雄性出生得更多。這也表明,雖然大型發達種群不會很快滅絕,但大多數家族譜系最終都會消失。
與新提出的每名婦女生育2.7個孩子的可持續性門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生育率幾十年來一直在穩步下降。據聯合國統計,2024年全球平均生育率約為2.3,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將降至2.1以下。
作者得出結論,真正的人口可持續性——以及語言、文化傳統和多元家族譜系的可持續性——需要重新思考傳統的生育目標。他們指出,這些發現也對設定目標生育率的瀕危物種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黛安·卡梅利薩·N·夸雷斯瑪補充道:“考慮到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別比的隨機性,高于標準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對于確保人口的可持續性是必要的。”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