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這個詞,現如今已經被玩壞了,一提到它,估計大家都會會心一笑。
但要說起“隔壁老王”的來歷,有些人可能會提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大腦袋的隔壁老王,讓小腦袋的爸爸有種喜當爹的感覺。
其實隔壁老王這個梗并非現在才有,若細究源頭,估計還得從《水滸傳》開始。只不過這個老王,不再是男性,而成了女性,這其中就包括撮合西門慶和潘金蓮的王婆。
那么,這個王婆究竟什么來歷,為什么要干這種喪盡天良之事呢?
楊角風談水滸系列文章第101期:難怪王婆要撮合西門慶和潘金蓮,你看她是什么來歷?
一、
在《水滸傳》中,其實不止一個隔壁王婆,在書中至少出現過三個。
最早出現的一個王婆是住在東京,林沖家的鄰居,大概也是一個大戶人家。當時高衙內為了硬上林夫人,設下一計把林夫人騙走,因事出緊急,就是王婆幫他們家看門的。看得出,這個王婆跟林沖家的關系相當不錯,估計人也相當善良。
第二個王婆是住在鄆城縣,是個媒婆,閻婆惜就是通過她從中聯絡成宋江外室的。其實也算個生意人,談不上好壞,各取所需吧。
第三個王婆就是住在陽谷縣,武大郎隔壁的茶水攤老板,看起來也是童畜無害。卻沒想在她的撮合下,不僅讓潘金蓮跟西門慶滾在了一起,還攛掇潘金蓮毒死了武大郎。最終事情敗露后,被官府判了個千刀萬剮,凌遲處死了。
細究起來,王婆其實就干了兩件事,一件事便是從中牽線,讓潘金蓮跟西門慶勾搭到了一起。第二件事,便是給潘金蓮出主意,讓她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并協助處理尸體。
按理說,這兩件事做的都不光彩,王婆作為武大郎的鄰居,本該互相照應,為什么偏偏要干出這種事呢?
要想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武松斷然拒絕潘金蓮的示愛,倆人反目為仇開始說起。
因為潘金蓮勾搭武松不成,礙于面子,反過來在武大郎耳邊說小叔子的壞話。說的次數多了,武大郎雖然半信半疑,但也默許了武松搬離自己家,住進了縣衙。
二、
后來武松受縣太爺所托,去外地公差,運送財物,臨走前囑咐武大郎。讓他從明天開始,減半做炊餅,不要在外面吃飯,也不要喝酒,賣完就回家:
“歸到家里,便下了簾子,早閉上門,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負你,不要和他爭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
可惜,武大郎只聽了武松的前半段話,卻沒聽他的后半段話。確實是天還沒黑,大街上還全都是人呢,就回來關門,下簾子。一開始是武大郎下,后面潘金蓮嫌他回來早跟他吵了幾架后,也只能作罷。開始每天算時間,等武大郎快回來的時候,潘金蓮就提前去下簾子。
這一下簾子,出事了……
因為天還沒黑,大街上熙熙攘攘的還有很多人,剛好西門慶從這里路過,潘金蓮手中的叉竿掉下去,正中其頭。本來這也沒啥,可惜就這么短短的一幕,卻被隔壁賣茶水的王婆瞅見了:
“那婆子正在茶局子里水簾底下看見了,笑道:‘兀誰教大官人打這屋檐邊過,打得正好!’”
要不怎么說王婆的眼睛毒呢,潘金蓮不過跟西門慶對了那么一次眼,說了幾句話,就被她敏銳的察覺,這倆人有戲。但是,她還沒辦法確認,等到西門慶一步一回頭,走進自己的茶館并開口之后,她笑了:
“干娘你且來,我問你:間壁這個雌兒是誰的老小?”
三、
為什么王婆能通過只言片語,就跟西門慶說了幾句話,就能得出他對潘金蓮有想法呢?
因為西門慶在得知剛剛砸自己頭的小娘子是武大郎老婆后,也是跟當初在清河縣的人們如出一轍,連懊惱罵街的話都一樣:
“好塊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
如果僅僅是罵一句,沒有下文,也沒事,關鍵是西門慶開始跟王婆算賬了:
“王干娘,我少你多少茶錢?”
不僅開始跟王婆算茶錢,還開始關心起她的兒子來,并說以后不要跟別人干了,回來跟自己干好了。說完這些話后,西門慶扭頭就出了門,過了兩個時辰,又回來了。
俗話說,沒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王婆家沒有什么值得西門慶盜的,那就只剩下奸了。以王婆的年齡來看,西門慶也不會對她有什么想法,能有想法的只能是王婆家的鄰居——潘金蓮。
所以,當王婆再次看到西門慶溜達到自己門口后,她就知道了對方的想法。可是,要想拿下這個“生意”,她還得試探一下西門慶,看看他到底怎么想的:
“大官人吃個梅湯?”
“梅”通“媒”,但王婆不能直接說給你跟小蓮說個媒,而是試探西門慶有沒有這方面的想法。若是西門慶沒這方面的想法,那王婆可退,若是有這方面的想法,王婆又可進,屬于進退自如。
西門慶心中苦楚,又不便道出,所以順坡下驢:
“最好,多加些酸。”
四、
王婆看破不說破,雖然是暗示給西門慶說媒,西門慶也上鉤了,她卻轉身真給弄了一碗酸梅湯。
西門慶不甘心啊:
“王干娘,你這梅湯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
意思就是說,王婆你說媒說的好,手里面有多少女子可以說啊?
等到王婆真接話了,說自己說過一輩子的媒,就是沒給自己說過,西門慶又慫了,轉過頭來又故意跟王婆打岔:
“我問你梅湯,你卻說做媒,差了多少!”
王婆一看西門慶故意跟自己打岔,那她也馬上轉退,開始就梅湯說事。可等王婆拿梅湯說事,西門慶又不愿意了,他又讓王婆給說媒了。
等于是,這倆人一開始就互相拉扯,你進一步,我退一步。你退一步,我又進一步,反正誰先認真誰就輸了。果然,西門慶先沉不住氣,讓王婆給說媒,卻給說了個九十三歲的媒:
“你看這風婆子,只要扯著風臉取笑!”
雖然倆人看似開玩笑,但王婆已經確定了,這西門大官人確實看上潘金蓮了。所以,等到西門慶當天第三次又回到王婆門口后,王婆又遞話了:
“大官人,吃個和合湯如何?”
百年好合嘛,本就是一句說媒的祝福詞,用在這里,就等于王婆答應西門慶,幫他尋找一門好婚姻。而西門慶也秒懂對方的意思,就勢走進門來,來了一句:
“最好,干娘放甜些。”
這句話等于是倆人交易達成,西門慶不想生活酸楚,想讓日子甜一些。
五、
雖然西門慶跟王婆達成了初步協議,他也主動提出來,明天一大早就結算茶錢:
“干娘記了帳,明日一發還錢。”
但王婆卻不想這么便宜了西門慶,她見西門慶一大早又在自己店門口溜達,就知道對方上鉤了,那得想辦法開個好價錢:
“你看我著些甜糖,抹在這廝鼻子上,只叫他舐不著。那廝會討縣里人便宜,且教他來老娘手里納些敗缺!”
后面的就不一一解釋了,總之王婆賣了一手好官司,明知道西門慶心里想什么,還故意挑逗他。比如,西門慶明知故問,問隔壁賣什么,王婆也就裝瘋賣傻,回答:
“他家賣拖蒸河漏子,熱蕩溫和大辣酥。”
河漏子其實是一種面食,跟蒸的饅頭差不多,屬于軟綿綿那種。大辣酥是一種烈酒,意為熱烈,奔放。王婆當然知道隔壁賣的是炊餅(也是饅頭的一種),她這樣說,就是暗指武大郎軟綿綿,潘金蓮很熱烈,倆人那方面的生活不是很和諧。
等西門慶直接提出來,要去隔壁買炊餅,暗指去他家相會金蓮,卻被王婆破了一盆冷水:
“若要買炊餅,少間等他街上回了買,何消得上門上戶。”
是啊,你想買炊餅,你去找在街上賣的武大郎啊,去人家家里干嘛?
這一下子,西門慶也惱了,說好的一大早結賬也不接了,扭頭走了:
“干娘記了帳目。”
六、
王婆也一樣,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銀子不挑明!
西門慶出了門溜達了一圈,又回來了,這一次王婆可就不客氣了,說好的給錢,遲遲不給,可不就裝作不認識:
“大官人稀行,好幾個月不見面。”
明明剛剛見了面,王婆卻說好幾個月沒見,西門慶也終于開竅了,掏出了一兩銀子。要知道,王婆賣的茶水,頂多也就幾文錢一碗,這一兩銀子遠遠超過了當時的物價水平。所以,王婆心中暗喜,知道西門慶徹底上鉤了,嘴上說著給多了,但還是收下了。
隨后開始正式步入正題:
“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個寬煎葉兒茶如何?”
這哪是上半身渴啊,是下半身在渴,既然我王婆知道你饑渴了,那你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你就寬心好了。
西門慶也樂了:
“干娘如何便猜得著?”
呀,你怎么猜到我想上小潘女士,這也太神了吧?
好家伙,這倆人互相捧起來了……
西門慶也開始加碼,先是把錢增加到五兩銀子,王婆繼續夸自己,試圖抬高價格:
“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
西門慶也吃她這一套,緊接著就把價格抬到了十兩銀子,只要王婆能幫自己上了小潘,那甘愿奉上十兩銀子。
就這樣,王婆接下了這門生意,開始跟西門慶策劃捱光一事,并提出了最著名的理論——潘驢鄧小閑。
七、
那么,問題就來了,王婆怎么就有這么大的自信,潘金蓮會上當,并跟西門大官人滾上床去呢?
首先第一點,別看王婆經營的茶鋪看起來不怎么樣,但是地理位置相當不錯。在陽谷縣屬于人流量較大的區域,也是八卦信息的集散地,是王婆搜集信息的大本營。
除了經營茶鋪以外,王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其實是給人說媒、接生、調解鄰里關系,甚至買賣婦女,當中間人撮合男女不正當關系等(馬泊六)。
這有點類似于,推拿店不推拿,洗腳店不洗腳,理發店不理發一樣,掛著羊頭賣狗肉。
“老身不瞞大官人說,我家賣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賣了一個泡茶,直到今天不發市,專一靠些雜趁養口。”
與此同時,王婆也坦言了,這種生意不好開張,但開張一次能吃三年。所以,對于主業(撮合男女從事不正當關系),自己有三年前成功的案例。
即便王婆的主業就是干這種事,西門慶不用說,自己找上門的,可她哪來的信心,能讓潘金蓮上套呢?
很簡單,王婆善于察言觀色,再加上有茶館這個八卦集散地加持,早就知道潘金蓮的為人了。別忘了,連陽谷縣的西門慶都知道,清河縣人們給武大郎起的外號叫“三寸丁谷樹皮”。
王婆又怎會不清楚武大郎因何搬來的陽谷縣:
“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
八、
是啊,清河縣的人到陽谷縣來,湊到王婆的茶館喝口茶,一眼就瞧到武大郎出門了,馬上就八卦上了。
王婆本來作為武大郎的鄰居,就納悶,這么俊俏的小娘子,怎么就嫁給又黑又矮,皮膚又粗糙的武大郎呢?
所以,時間長了以后,她大概也了解了幾分,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加上,之前他們家武松回來住家里,天天跟潘金蓮倆人一起吃飯。后來突然有一天武松氣呼呼帶著衙役把行李搬走了,武大郎又開始改變作息時間,每天下午天還沒黑就回家。
王婆是何許人也,怎會猜不到發生了什么?
別忘了,她設下計謀把潘金蓮騙到自己家的理由,就是讓對方給自己做衣服:
“久聞得娘子好手針線,只是不敢來相央。”
若是沒有打聽詳細潘金蓮的情況,王婆又怎會知道潘金蓮的針線活好,能做好衣服。
而且,這也不是王婆說的奉承話,潘金蓮做的衣服確實好,連見多識廣的西門慶都夸她:
“這位娘子怎地傳得這手好生活,神仙一般的手段!”
若真做的差,倆人這樣昧著良心說話,潘金蓮也會不好意思的,顯然她自己也認為自己做的手藝不差,不然也不敢接王婆的活。
西門慶是放浪之人,納了那么多妾,還經常到這喝茶,王婆自然很清楚他的想法。又加上隔壁住進來一個潘金蓮,本就花容月貌,性欲比較強,偏偏武大郎又不給力。王婆本身又不是靠賣茶葉為生,她主營工作就是撮合男女行不正當關系,以此賺錢。
九、
所以,她一出手就能成功,也就說得過去了。
當然,王婆不止一次干過這種事,甚至更嚴重的事情她也干過。比如攛掇潘金蓮給武大郎下毒,甭管是買毒藥,毒藥怎么吃,甚至連中毒后會發生什么,該怎么做,她都一清二楚:
“大娘子,我教你下藥的法度。”
王婆不僅詳細教了潘金蓮怎么下毒,怎么給武大郎喂藥,以及怎么善后。除了她跟潘金蓮講述外,她的手上還有一個細節,讓人不寒而栗:
“王婆把這砒霜用手捻為細末,把與那婦人拿去藏了。”
由此可見,王婆絕對是專業人士,悄無聲息,順理成章的接過西門慶給的砒霜,不自覺的就把它用手碾碎了。
最后處理尸體時,也是感嘆潘金蓮一遇到事就慌了,索性自己上手:
“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桶湯,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樓來。卷過了被,先把武大口邊唇上都抹了,卻把七竅淤血痕跡拭凈,便把衣裳蓋在身上。”
所以,王婆真的僅僅是一個賣茶,或者當皮條客的老婆子嗎?
不是!
她其實干的是一條龍服務,借喝茶為由頭,招攬顧客。談妥了價錢后,她給物色女子,送入男方懷中。若是事情敗露了,她也有辦法處理,包括怎么買藥,下藥,處理尸體,都輕車熟路。
再聯系到她老公去哪了,說不定王婆年輕的時候比孫二娘還孫二娘呢,真是細思極恐啊!
也難怪她最后會落得個千刀萬剮的下場!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水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精彩還在繼續,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