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雙一流”建設的擴容信號已經十分清晰,江蘇省內至少有5所高校,有望躋身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4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改善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條件”,二是“建成一批世界一流農業科研機構和研究型農業高校”。而在這些方面有著顯著優勢的江蘇大學、揚州大學在沖刺“雙一流”的道路上,擁有了更多的優勢。
眾多周知,評估“雙一流”建設高校主要側重于學科建設和“三大一基”,誰踩中紅線,誰就擁有“上桌”資格!在學科評估、國家“三大獎”、一級學科博士點等方面,江蘇大學、揚州大學兩所高校早就處于“雙非”高校第一梯隊。
讓我們聚焦極受關注度的江蘇大學,這所以“農學”為基因的江南高校,正向“雙一流”發起強力沖擊。
學科的硬核實力給了江蘇大學足夠的“破圈”底氣。在教育部最新學科評估中,江蘇大學農業工程學科獲評A、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A-,作為我國農業領域的“黃埔軍校”,其農業工程學科穩居全國前三,與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形成鼎立之勢,該學科更是獲評一級學科博士點。在ESI最新發布的學科榜單中,江蘇大學的學科表現同樣亮眼:16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世界排名基本有所提升,其中四個學科更是進入世界前1‰,農業科學甚至沖進全球33。學科實力成為江蘇大學沖擊“雙一流”的核心籌碼。
若說學科是基石,科研成果則是江蘇大學最鋒利的“破圈利器”。自建校以來,該校依托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混合動力車輛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國家數字農業裝備創新分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已經榮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6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3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7項、中國專利獎金獎3項。而且,江蘇大學的科研成果不僅停留在紙面,更在各個領域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實際應用。
江蘇大學建立的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院、經濟作物機械化研究院江蘇大學—徐工集團農業機械研究院等6個研究院攻克了許多我國農業的“卡脖子”問題。從2016年第一代水產養殖投餌船樣機在校內試制成功,提高了水產養殖業的機械化水平,到為越光稻“量身定制”的新型收割機降低了收割損失率,將再生季產量提高了20%-25%......江蘇大學的每一步都恰與“雙一流”強調的服務國家戰略高度契合。
在鎮江這座“中國醋都”,江蘇大學正如一壇陳年香醋——初聞不顯山露水,細品方知底蘊綿長。當“雙一流”評選的目光投向“解決真問題”的高校,江蘇大學早已用實力寫下答案,選擇江大,即是選擇在“雙一流”的候選席上提前卡位,搭上名校列車,提前手握在職場披荊斬棘的利刃。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