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了我這個歲數,本該含飴弄孫,悠哉度日。
可我以前呢,大把時間耗在微信同學群里。
直到那天,看到有人炫耀:“我家孫子考上哈佛了!”
我突然醒悟——以前在群里爭來搶去的,哪是什么青春活力,分明是場精心設計的“衰老儀式”!
1.同學群:一場“衰老儀式”
剛進同學群時,大家可熱鬧了。一句“茍富貴勿相忘”,互相打氣,跟回到少年時似的,仿佛又有了當年的豪情壯志。
可沒多久,這味兒就變了。
群里到處是“曬娃”“炫富”“比退休金”的消息。有人曬孫子鋼琴過級證書,驕傲得不行;
有人天天比退休金漲了多少,得意得不得了;還有轉發那些養生謠言的,當個寶貝似的。
老祖宗早說了,“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心里要都是功利,哪找得到真正的自己?
我那老朋友老李,就吃盡了苦頭。在群里被問“退休了咋不去國外旅游”,弄得他滿臉通紅。最后實在沒辦法,只能退群了。
2.群里喧囂,都是焦慮鬧的
看看那深夜還刷屏的同學群,簡直是面放大鏡,把咱們的中年危機照得清清楚楚。
我們總拿別人有多好,來襯自己的不如意,用群里那些“點贊”,填補自己現實里的空虛。
這不就跟《紅樓夢》里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一個勁兒對比,結果把自己都繞暈了?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可在這同學群里,咱們只能給別人當陪襯。
我親眼見過一位同學,被群里的“成功人士”圍著,壓力大得后來都住院了。
記得那次同學聚餐,一位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老同學,看到大家都在曬成就,變得沉默寡言。
吃飯時低著頭,聽到別人說成功,眼神里又是羨慕又是自卑。
后來他私下跟我說,看到別人與自己的差距,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焦慮得喘不過氣。
3.退群之后,生活變了樣
退了群以后,我在老年大學找到了新樂趣。
跟著書法老師臨摹《蘭亭序》,一筆一劃,沉浸在書法世界里。寫出一幅滿意的作品時,那種成就感太棒了!
還有太極班,一招一式間,感受著“天人合一”的意境,做完一套動作,全身都舒坦。
我還和老伙伴們組建了讀書會,大家一起聊聊書,分享感悟,別提多開心了。
這不就是我一直念叨的“閑時有余力,則學文;既學,則篤志;篤志,則有恒”嘛!
現在我既能悠閑地“采菊東籬下”,又有“老當益壯”的勁頭。
去年參加徒步活動,我們這些銀發族在山巔高唱《國際歌》,那精氣神,比在群里搶虛擬點贊強多了!
記得在老年大學書法展上,我作品被掛在前排。
一位老人盯著看了好久,最后豎起大拇指:“這字有功底、有韻味!”
那一刻,我心里美滋滋的,這種用實力換來的認可,在群里根本體會不到。
4.說到底,退群不是逃避,而是重新找回生活的本真
卸下社交面具,才能聽見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就像蘇軾說的,“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人生最好的狀態,大概就是像老茶樹一樣,把浮華褪去,留下生命最醇厚的香味。
我建議中老年朋友們試試“三步斷舍離”法。
第一步,給群設置“消息免打擾”。
在手機微信設置里找到消息通知選項,給同學群設置一下,就不用總被消息打擾了。
第二步,慢慢減少在群里發言。
點開群里那些炫耀攀比的消息,別急著回,先讓自己冷靜冷靜。不想參與,就直接忽略,慢慢減少發言頻率。
第三步,輕輕松松退群。
當你覺得準備好了,就果斷點“退出群聊”。這時候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把省下來的時間,種點花草,看著它們長大,那種喜悅說不出來;
練練書法,在墨香中感受傳統文化;打打太極,讓身體更健康。
這些活動比群里有意思多了,還能滋養心靈。
記住了,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在群里天天刷存在感。
所以啊,別再耗在同學群里了,像我一樣,去尋找屬于你的精彩人生吧!
在這里,我也祝福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啟美好新旅程!
覺得有用,就分享給朋友吧,讓我們一起告別焦慮,擁抱精彩人生!
也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故事,我們來交流、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