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網友除了找不到對象,其他啥都能找到。
僅僅憑著網絡上的蛛絲馬跡,就可以找到一個人所有的關系,這樣的能力如果去刑偵大隊,啥懸疑案子會破不了,那是不可能的。
話說最近重慶大學一本科生因為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所以在公示,該本科生的簡歷也引發了網友的好奇心,因為該學生的簡歷非常不一般,簡直可以用神童來比喻。
充錢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21屆本科生劉某喬共發表了14篇SCI論文,其中有8篇是在讀初中的時候發表的,還有3篇是高中的時候發表的,還有3篇是在大學里發表的。
網友稱,如果能夠發表一篇第一作者的SCI就可以購到博士畢業了,如果這14篇都是第一作者,就可以評院士。什么愛因斯坦、牛頓都要來當助手。
結果,網友就開始了福爾摩斯探案,根據網友的爆料,發現這劉某喬父親竟然是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某華的女兒。
原來是劉某華安排了女兒參與了自己部分署名論文和專利的研究工作,世紀所以在發表的時候,這些論文里面都署名了女兒的名字,這就有了劉某喬14篇論文的“能力”。
其實,這當爸爸的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自己女兒也不為過,只不過太拔苗助長了,甚至有點離譜,所以才會被質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最終的結果就是研究生院副院長被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長職務,是女兒獲得的國家獎學金等榮譽和獎勵也被撤銷了。
網友說他女兒既然參與了,為什么不能署名呢,不應該參與,還是署名排序和參與貢獻比例不符?因為在這些論文里面,劉某喬沒有一篇是第一作者,都是在結尾掛個名,影響也不大呀。
也有網友說掛名是不允許的,即使是最后一位。因為所有掛名作者應該有相應的貢獻。
這劉某喬幫他父親打打雜,整理資料不就是干活嗎?也是參與了呀,也是做出一定的貢獻了呀,同一個實驗室的經常會互相掛,這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被發現,如果不被質疑,沒有引起輿情,這也許很正常,因為畢竟是利用了自己家長的便利,只不過太招搖了,哈哈。
這就是,有人出生在羅馬,有人一輩子也到達不了羅馬,這是沒辦法的,資源不一樣,農村的父母有這個能力給孩子資源嗎?肯定沒有,所以,投胎是個技術活。
以后,會不會不敢公示了,因為公示很容易出問題,哈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