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當多數房企收縮戰線、以去庫存為主時,一家民營企業卻以“黑馬”之姿逆勢突圍。在中指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5年1—4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中,邦泰集團以124萬平方米的拿地面積位列全國第二,成為前10名中僅有的兩家民營房企之一。從四川出發到布局全國11省39城,從區域深耕到全國化擴張,四川邦泰用18年時間走出了一條“穩健與進取并存”的獨特發展路徑。
從區域深耕到全國化布局的“三重邏輯”
1.錯位競爭:避開紅海,掘金中西部“價值洼地”
當頭部房企聚焦長三角、珠三角等熱點城市時,邦泰集團將目光投向中西部優質二三線城市。以四川德陽、江西南昌等城市為例,這些區域對高品質住宅需求旺盛,但新規產品供給稀缺,市場空間廣闊。數據顯示,2025年邦泰新增的13宗土地中,70%位于中西部非一線城市,土地溢價率普遍低于15%,遠低于熱點城市動輒30%-80%的溢價水平。這種“區域+城市”的雙重錯位策略,既規避了高溢價風險,又為深耕提供了空間。
2.聚焦深耕:二線城市“閃電多子”,三線城市“間隔接力”
邦泰集團的全國化布局并非盲目擴張,而是以“就近擴張”為原則,圍繞四川大本營在5小時高鐵圈內深耕。例如,在南昌、昆明等二線城市,邦泰通過“閃電多子”策略快速提升市占率;在山西忻州、四川德陽等三四線城市,則采取“間隔拿地”模式,首個項目交付后隔幾年再續投,既保持市場熱度,又避免資源過度分散。2021-2024年,邦泰銷售額從202億元增長至272億元,印證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
3.小盤快跑:精細化運營下“安全與速度”的平衡
邦泰的拿地策略堪稱“教科書級”的精細化運營。
地塊選擇:聚焦2-5萬平方米的袖珍地塊,開發周期短、資金回籠快;
成本管控:2024年拿地22宗,平均每宗土地成本不足5億元,2025年進一步降至4億元以下;
產品創新:推出“境系”“悅系”“和系”“觀系”四大產品線,覆蓋酒店式奢宅、東方美學雅居、都市優雅莊園、人文經典格調私宅等多元需求。
從“客戶第一”到“交付力”的長期主義
1.客戶導向:以產品力刷新人居體驗
邦泰循著對城市文化的理解,對客戶需求與時代審美的洞察,帶來因地制宜的作品,又以“進一城、愛一城、深耕一城”的開發經驗,不斷洞察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變化,用與時俱進的作品與服務不斷刷新當地人居體驗。這種“因地制宜”的開發模式,不僅讓建筑成為城市文化的載體,更以差異化產品力贏得市場口碑,形成“邦泰出品,必屬精品”的品牌認知。
2.交付力保障:超70%項目提前交付
在行業“保交樓”壓力下,邦泰集團的交付表現堪稱標桿。2024年1月至今,邦泰在20個城市、28個項目完成40次交房,超70%實現提前交付,近50%項目交房即交產權證。這一數據既是企業產品力與運營效率的直觀印證,亦是市場對邦泰品牌價值與深耕穩拓實力的高度認可。
3.信用背書:AAA級信用企業的底氣
邦泰集團被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認定為“中國房地產AAA級信用企業”,2023年位列“中國房企穩健經營十強”。 同時,邦泰的拓展力、產品力、交付力正逐年邁入行業前列,共同積蓄成穿越行業周期、開拓遠行路上的穩健保障。
邦泰模式能否成為房企突圍的“參考答案”?
邦泰集團的成功,至少為行業提供了以下三點啟示:
1.戰略定力比規模更重要:在行業下行期,邦泰沒有盲目跟風“去庫存”,而是基于對市場的長期判斷,選擇逆勢擴張。這種“反周期”操作需要極強的戰略定力。
2.精細化運營是生存之本:從地塊選擇到產品定位,從成本控制到交付管理,邦泰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精細化運營的思維。這種“向管理要效益”的模式,值得中小房企借鑒。
3.客戶價值是穿越周期的核心: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服務升級,邦泰始終圍繞“客戶第一”展開。在行業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的今天,這一理念尤為重要。
從區域深耕到全國化布局,從產品創新到服務升級,邦泰集團用18年時間走出了一條“穩健與進取并存”的發展道路。在行業調整期,其逆勢擴張的底氣源于對市場趨勢的精準判斷和對客戶價值的深度理解。未來,隨著房地產行業逐步回暖,邦泰的全國化布局能否進一步深化值得持續關注。但可以肯定的是,邦泰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在不確定的時代,穩健者依然可以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