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日@,同你一起讀別樣的歷史。
1940年,陳毅和張茜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結婚三個月,陳毅就和張茜分開了。
1942年5月,陳毅和張茜的第一個孩子在鹽城出生了。
這個孩子就是長子陳昊蘇。
2024年7月,81歲的陳昊蘇在妻子秦昭的陪同下,再次回到出生地鹽城。
站在父母當年居住的舊居前,陳昊蘇想起去世多年的父親母親時,淚如雨下。
新四軍新軍部成立后,華中抗日中心就轉轉移到蘇北。
張茜在華中“軍大”做宣傳工作。
1942年5月,張茜在鹽阜侉州的軍部醫院生下第一個孩子。
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陳毅知道張茜生了兒子后,高興得不得了,就抽空看了一下張茜母子,立即走了。
負責接生的醫生羅生特,是奧地利人,看到陳毅來了一下就走了,非常不滿:“陳軍長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來了一下就走了。”
張茜唯有哭笑:他太忙了!
羅生特聳了聳肩,表示無法理解。
1942年底,日寇對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持續“掃蕩”。為了便于部隊機動靈活反掃蕩,新四軍軍部機關轉移到盱眙縣黃花塘。
當時,陳昊蘇才半歲,不能隨軍轉移。
就這樣,張茜把陳昊蘇留在淮陰一個鄒姓的鄉親家中撫養。
直到1943年4月,新四軍軍部在黃花塘安頓好了后,張茜才把陳昊蘇接回來。
1965年,陳昊蘇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七機部研究院工作。
一干就是八年。
1973年,陳昊蘇離開七機部,來到軍事科學院擔任研究員,又是八年。
1981年,陳昊蘇先后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豐臺區委書記、北京市副市長、廣播電視部副部長。
陳昊蘇曾經多次回到蘇北。
因為他和爸爸媽媽在那里生活多年。
尤其是姓鄒的養父母,雖然只養育他八個月,但是那份恩情值得陳昊蘇銘記一輩子。
令人遺憾的是,姓鄒的養父,因為疾病,在1951年就去世了。
從單位退休后,陳昊蘇和弟弟妹妹們多次參加父輩的紀念活動。
每次參加父親的紀念活動,陳昊蘇對父親的認識更深一層,也才體會到父親那一代人參加革命是多么的艱難和艱辛,也就更更加懷念逝去多年的父親!
2024年7月,81歲的陳昊蘇再次回到自己當年的出生地,不但參觀了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還參觀了父母當年居住的房間。
佇立在窗戶前,陳昊蘇想起去世多年的父母,還有三弟陳小魯時,潸然淚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