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箱里面裝現金,貨拉拉變“運鈔車”?近日,《法治在線》講述了一則發生在北京的電信詐騙案件——
遇到可疑快遞箱貨拉拉司機把車開到派出所門口
前不久,北京西城警方接到一名貨拉拉司機張先生的報警,說他的車就停在派出所對面,而自己正在和一名女士僵持不下。原來,這名女士執意拿回她的一個紙箱,但是司機師傅不同意,還把車門都鎖上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司機張先生接到了一個特殊訂單:“長20多厘米,寬10厘米的一個小箱子,拿膠布纏著,打包得挺嚴實的。我問她是什么,她也不說,她說挺貴重的,你就走高速給我送過去就行。我晃悠晃悠,感覺這是錢。”
張先生覺得這個包裹有點異常,于是選擇報警。這時寄件的女子立刻改口說“不送了”,并跟著司機來到了派出所門口,想要拿回紙箱。女子既不愿意說出紙箱里有什么,也不讓民警看手機。結合最近頻發的利用貨拉拉、網約車運送涉詐資金的案件,接到報案的民警分析,這名女子很可能已成為這種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受害者。
此時,涉事女子的一個舉動,讓民警更確信了這一猜測。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新街口派出所民警劉一回憶說:“我在帶她往警區辦公室走的時候,發現她跟對方還在進行聯系,我看對方姓名寫的是‘規劃師’,我心中就覺得這一定是個電詐分子,事主已經經受了電信網絡詐騙。”
民警打開紙箱,不出所料,里面果然裝有9萬多元現金。然而當民警詢問女子為什么要給別人運送這筆錢,以及給誰運送時,她堅稱自己是投資,沒有被騙。
面對這種情況,民警決定改變策略,先和她聊聊天,讓她情緒穩定一些,尋找勸說的突破口。經過溝通民警發現,女子是來京務工人員,家庭并不富裕,也沒什么積蓄。這9萬多元實際上是女子從親戚朋友處借來的,甚至還包括她丈夫抵押貸款所得的資金。
在民警耐心地詢問下,女子逐漸吐露了實情:這筆錢已經是她第二次匯給對方了,在此之前一個月,她已經轉賬了4萬多元。為什么這次要通過紙箱運送現金的方式寄錢呢?涉事女子說:“因為我一部分錢已經套里頭了。”
該女子遭遇的是一起典型的投資理財類電信網絡詐騙。起初,騙子誘導她進行小額投資,并按時支付較高的利息回報,比如投入500元后返還600元,投入1000元后返還1500元,以此獲取她的信任。當女子投入4萬多元時,騙子便以操作失誤為借口拒絕返利,并聲稱只有再投入96000元才能解凍之前的4萬多元本金及收益并返還給她。
經過民警的勸說,女子終于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詐騙。幸運的是,此前送貨司機張先生察覺到事情不對勁后立即報警,警方及時介入攔截了這筆款項,避免了進一步的損失。
民警現場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查獲15萬余元現金將返給失主
此時,女子告訴民警一個重要細節:她已經和騙子取得了聯系。對方得知現金沒有成功運送出去后,要求女子盡快約一單閃送,將這9萬多元現金運送到北京市通州區的一個地方。得知此消息,辦案民警立馬聯系了刑偵支隊,準備按照閃送的路線對取現人員進行抓捕。
民警劉一介紹:“在通州附近的一個開闊地,閃送騎手與對方的接頭人碰面,雙方確認完收貨碼之后,我們進行抓捕,在現場抓獲了取件的嫌疑人一名。”根據抓獲的收取現金嫌疑人提供的線索,民警很快在附近又抓獲另外兩名嫌疑人。在他們的車上,警方查獲了152600元現金、5部手機及數據線、攝像頭等作案工具。
此外,民警從犯罪嫌疑人的微信中獲取了他與上線取得聯系的相關聊天內容。通過這些斷定,這是一個幫助電信詐騙分子實施線下取現的一個犯罪團伙。目前,負責接收現金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同時,經過調查,警方已經明確了在嫌疑人車輛中查獲的15萬多元現金的失主身份,返還工作正在進行中。對于發現運送貨物存在問題并主動報警的貨拉拉司機,民警已經與他所屬的公司取得了聯系,并計劃對這名司機師傅進行表彰和獎勵。
“線上詐騙+線下投送”屢有發生運送現金的還有電飯煲、酸辣粉盒子
記者查詢發現,近期以來,“線上詐騙+線下投送”的電信網絡詐騙作案方式屢有發生。詐騙分子將貨拉拉、網約車當作“運鈔車”,轉移詐騙贓款。而裝現金的,有快遞箱,更有電飯煲、熱水壺、酸辣粉盒子……
辦案民警介紹,由于警方對兩卡犯罪的嚴厲打擊,傳統的通過銀行賬戶和電子支付渠道轉移非法資金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犯罪嫌疑人轉向了現金運送的方式來進行詐騙活動。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新街口派出所副所長景文培說:“在獲得事主信任以后,讓事主線下取現,或者是線下購買黃金、購物卡等這種非常容易變現的物品,然后裝到指定的快遞盒子當中,讓事主本人送到指定的地點,或者是通過叫貨拉拉、閃送,或是同城急送這類的第三方配送公司,去送到指定地點,在他們安排的地點周邊會安排他們專業的接收資金的團隊。”
而此類騙術的內核,其實還是此前常見的“刷單”騙局。公安部刑偵局打擊新型網絡犯罪指導處副處長胡志偉曾介紹這一詐騙套路——
實際上,此類詐騙多為刷單返利、虛假理財類詐騙,電詐分子精心設計話術劇本,具有極大的迷惑性。詐騙分子偽裝成為成功的投資理財專家或者精英人士,而后誘導受害人進行小額投資并提現返利,并通過“托兒”在工作群中發送大量成功賺錢的案例,不斷刺激受害人,令其深信不疑。
此后,詐騙分子抓住受害人的心理,以需要支付手續費、繳納解凍金、保證金或投資入股等理由,告訴受害人可以通過“線下充值”“人工通道”等,讓受害人自行準備現金或黃金。
最后,讓受害人自行下單網約車,將財物打包成包裹或藏匿于其他物品中后,再通過網約車將包裹運送至指定地點。
如何才能避免深陷此類騙局?
民警提醒,公眾要進一步增強自身反詐意識、提高反詐能力,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免得被犯罪分子一開始給出的“蠅頭小利”所吸引。此外,警方也提醒網約車司機,一定要注意這種“貨上人不上”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與公安部門聯系。
網約車或者貨拉拉司機,主觀上明知拉載的是涉詐物品,或明知運輸的包裹是詐騙團伙的贓款,將承擔法律責任。客觀上為詐騙分子轉移了這些詐騙資金,實際上就是為詐騙行為提供了幫助,已經違反了相關法律。根據參與的程度,可能涉嫌詐騙罪、幫信罪、洗錢罪。
網約車平臺也需要加強監管,要通過技術手段發現異常線索,及時推送公安機關開展二次研判,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相關違法犯罪,不要讓網約車成為詐騙團伙的“運鈔車”。
來源|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