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評詩
第585首
原詩
母親的愛
文/汪國真
我們愛母親
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
我們的愛是溪流
母親的愛是海洋
草上的露珠
又圓又亮
那是太陽給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爛漫
半是輝煌
那是春風走過的地方
我們的歡樂
是母親臉上的微笑
我們的痛苦
是母親眼里深深的憂傷
賞析
今天母親節,分享一首著名詩人汪國真的詩《母親的愛》,在此詩中,詩人的視角是第一人稱復數“我們”的形式展開敘述,這使得母親的愛不僅具有普遍性,更是站在高維度進行的贊揚。詩人表現母親的愛,不再是私人情感小范圍的表達,而是具有一種概括性和總結性,如同格言警句一樣,讀后過目不忘。這種詩歌創作手法也是詩人最拿手的絕活,曾經影響無數人。在這首詩中,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語句,高度贊頌了母親的愛。
在第一節中,詩人將母親愛我們和我們愛母親進行了對比分析,“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我們的愛是細少的,而母親的愛是無限大和多的。詩人為什么會如此來比喻,這或許是人類經驗的總結。這看似平常的比喻,卻深刻反映了兩種愛的區別,而且是常常被人們忽視的。詩人將這兩種愛進行揭示,這不僅是愛的喚醒,更是對我們愛母親太少的抨擊。
接著第二節,詩人寫草原上的露珠和太陽的關系,仿佛暗示著我們和母親的關系一樣,具有一種象征性。這一節是對第一節的擴展,詩人雖然沒有寫我們和母親,而讀者很自然就聯想到露珠是我們,太陽是母親,太陽給予露珠光芒就是母親給我們愛。如此巧妙的隱喻,更加深了母親的愛意和無私付出。
再看第三節,詩人寫四月的日子,一半是爛漫,一半是輝煌,為什么是這樣的感受,因為春風的吹拂,詩人將春風擬人化,更是對母愛的一種隱喻。看似簡單的書寫,卻隱藏著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愛意,因為詩人感受到母親最真切的愛,才能寫出如此深刻的詩句。這是詩人對母愛的反饋。
最后一節,詩人用我們的歡樂對母親的微笑,我們的痛苦對母親的憂傷,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母親為我們歡喜,為我們憂,更是母子連心的一種暗示。詩人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話語詮釋了母親對我們的愛,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母親的愛。
這首詩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幫我們認識母愛的偉大和珍貴,而我們對母親的愛卻顯得渺小。這仿佛是對我們的警醒和鞭策,我們一味的索取,卻付出得極少,相對于母親的愛,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想一想詩人寫的溪流對海洋,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愿望這首詩能夠激發我們更多的愛意。最后,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薦的詩歌,歡迎留言告訴我,一同欣賞,共同進步。我是詩者格命草,歡迎關注,下期詩評見!
詩人簡介
汪國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男,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當代詩人、書畫家。1982年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1984年發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1985年起將業余時間集中于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國真熱”。2015年4月26日凌晨兩點十分,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4月30日,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往期詩評
格命草
格命草,自稱詩者,讀睡詩社創辦人,《讀睡詩選》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主編出版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目前選評經典詩歌,名人名詩500余首,《格命草詩評(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詩評系列叢書正在持續創作中。付費評詩,付費寫詩評集,付費推廣詩歌,個人詩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 gemingcaoa 詳談)。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典
贈送您詩集《讀睡詩選》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
《格命草詩評(第二輯)》
《格命草詩評(第三輯)》
《格命草詩評(第四輯)》
《格命草詩評(第五輯)》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第五輯)》歷時一年多,共收錄詩評500篇,72萬多字,目前頭條閱讀量110多萬次,微信公眾號閱讀量130多萬次,百度閱讀量55多萬次,時機成熟會正式出版。歡迎收藏閱讀。關注格命草微信公眾號,閱讀最新詩評,如需付費評詩,付費推廣詩歌,付費寫詩評集,個人詩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詳談)。
格命草主編出版詩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