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嶺南美術大家,趙少昂一生有著傳奇的色彩,齊白石曾請人向他代索“畫蟬寄來”,徐悲鴻更稱其為“中國花鳥畫第一人,當無出其右”。
作為“天風七子”之一,趙少昂只跟隨高奇峰學習半年,那年他只有16歲。此后的藝術道路,他更多是自己摸索,趙少昂先生外孫、同樣從事繪畫創作的周悅告訴新快報收藏周刊記者,“他只跟高奇峰學習了半年,但對趙少昂影響最大的是嶺南畫派的創新精神?!?/p>
■碧水凈無塵 趙少昂
1
高奇峰對趙少昂影響最大的是創新精神
為紀念趙少昂誕辰120周年,推廣嶺南畫派藝術,梳理嶺南藝脈,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于日前特別推出“嶺南逸韻 妙合自然——趙少昂藝術展”。此次展覽以“妙合自然”為主題,通過花鳥、走獸、山水三大板塊,還有趙少昂少有的人物題材作品,系統呈現趙少昂先生的藝術成就。展覽不僅展出了如《群魚逐落花》《月夜猿啼》等靈動傳神、意境深遠的館藏精品,還輔以印章、手稿、年表等文獻資料,讓觀眾能全方位領略其藝術神韻,感受他“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創作精神。
■趙少昂 歸鴨圖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院長羅奇評價稱,“趙少昂先生為嶺南畫派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
現藏于北京畫院,有一幅趙少昂《柳樹知了》,這幾乎成為了當年齊白石信中“并請代索趙少昂君畫蟬寄來”的最佳物證。而徐悲鴻曾對兩位嶺南畫家的評價,一直成為行內佳話。其中一位是被他評價為“發揚真藝,領袖藝壇”的高奇峰,另一位則是“中國花鳥畫第一人,當無出其右”的趙少昂。巧合的是,高奇峰正是趙少昂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當年高奇峰“天風樓”的招生廣告,吸引了趙少昂的注意,那年他16歲,周悅介紹,“他只跟高奇峰學習了半年,但對趙少昂影響最大的是嶺南畫派的創新精神?!?/p>
2
“一生游歷英法意瑞德日印菲諸國”
1930年,趙少昂作品《白孔雀》在比利時萬國博覽會獲金牌獎,同年在廣州創立畫館“嶺南藝苑”,收授門徒。趙少昂兒子趙之泰說,除花費大量時間教學,以一傳十、十傳百,培養更多繪畫人才,讓中國繪畫得以廣泛傳播外,還將自己畢生的精品畫作無償捐獻給國內外的多家博物館?!案赣H決心在有生之年盡力推動中國繪畫走向世界?!边@一點,通過趙少昂的一枚印章“足跡英法意瑞德日印菲諸國”也能窺探一二。
對趙少昂藝術海外影響專門做過研究的學者黃悅行認為,在關于新加坡藝術史的出版物中,20世紀60年代后流行的“南洋風格”敘事占據主導,而“中國藝術”常被定位為“南洋風格”的起源。其中,早在50年代,趙少昂就在新加坡等地舉辦展覽并廣泛宣傳,為中國畫在海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紅葉歸棹圖
3
“畫走獸要威而不兇,猛而不惡”
趙少昂注重體悟自然,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所繪作品意趣橫生,與自然相妙合。他常用的印章中“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既是他學古的佐證,又是他信奉追求的藝術理念。他的繪畫題材涉獵廣泛,花鳥、走獸、山水兼有。
關山月先生曾撰文認為,“他的行筆、用墨、著色往往先在沾筆時下功夫,即在蘸墨分量、墨色濃淡和沾水多少上作文章。落筆又講究點、劃、沒骨的行筆徐疾、輕重、剛柔的分寸,故其所畫得鮮艷欲滴的花瓣,輕盈透明的蟬翼蟲翅、堅硬有力的雀鳥嘴爪,以至靈動精細的草蟲的腿腳和觸須,無不體現出‘以形寫神’的高度概括,以‘一筆之功’的準、穩、狠的表現力,妙筆入神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郝錦繡也認為,“其‘一筆之功’‘以色賦形’是其繪畫中的一大特色。他專注繪畫對象的姿態神情,善于捕捉禽鳥的瞬間動態,善于營造美的意境,將中西技法運用其中,畫面肆意灑脫而不失細節,結構嚴謹而頗具韻致?!壁w少昂曾強調“畫走獸要威而不兇,猛而不惡”。其走獸畫得力于對物象的細微觀察和精準的寫形能力,他擅于營造畫面氛圍,將自然之趣巧妙地融入畫中。
趙少昂對石濤語“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尤為鐘情,由此也不難理解,他“一筆之功”中,一筆便能寫出豐富層面兼色彩的追求,或許實踐上來自“沒骨法”的傳統,而理論上則來自石濤畫論的影響,“筆與墨會,是為氤氳,氤氳不分,是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畫而誰耶?畫于山則靈之,畫于水則動之,畫于林則生之,畫于人則逸之。得筆墨之會,解氤之分,作辟混沌乎傳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p>
4
“畫意與詩情交織,相得益彰”
對于趙少昂繪畫風格的形成,周悅表示,“他的風格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摸索,最大的特點是善于吸收別人的優點,胸襟廣闊。這一點也是嶺南畫派的傳統‘折衷中外’的追求?!?/p>
■《趙少昂》白文印齊白石刻
郝錦繡介紹,他很重視文學修養,他曾跟廣東詩詞大家黃祝渠來學習詩詞,他的題畫詩都是自作詩。因而,他作品中傳承了文人畫所提倡的詩書畫印結合。盡管他自己沒有涉獵篆刻,但他的用印均來自名家之手,包括齊白石、鄧爾雅、王壯為等。“他對詩詞修養的追求,繪畫中的詩意美的營造以及熱愛自然、觀察細致,捕捉對象的形神處理上都值得我們學習?!崩纾缱饔?955年的《水仙花圖》(香港藝術館藏)中,他便題曰:“自葆冰心不著塵,凌波仙子話前身。亭亭玉立臨風處,一陣芬芳暗襲人”,畫意與詩情交織,相得益彰。“但到了晚年,因詩情有所不逮,畫中題詩近乎匿跡,其畫風也由早前的兼工帶寫轉為大寫意,且色彩較為豐富,其葫蘆畫便是其代表。在葫蘆畫中,趙少昂一般只署窮款‘少昂’或‘少昂畫課’,且‘少昂’以行草書兩字連綴,鈐白文圓印‘趙’或白文方印‘少昂’、朱文方印‘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等。”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朱萬章曾撰文寫道。
此外,趙少昂的書法也尤為另類,周悅告訴記者,他如此有特色的書法,跟他所用的筆也有關,“他用的是‘山馬筆’,當年是日本進口的,筆毫彈性明顯,也偏硬,不容易把握?!?/p>
人物介紹
趙少昂(1905—1998),原名垣,字叔儀,生于廣東省番禺縣沙園里(今屬廣州)。讀完三年私塾后,邊打工邊學畫,后報名高奇峰的“美學館”正式學習,成為“天風七子”之一。1930年,他的作品《白孔雀》在比利時萬國博覽會獲金牌獎,同年在廣州創立畫館“嶺南藝苑”,收授門徒。是繼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之后,推動嶺南畫派發展壯大的重要人物之一。
藝術顧問(排名不分先后)
陳金章 梁世雄 劉斯奮 許欽松 梁 江 陳永鏘 方楚雄 林淑然
張紹城 盧延光 周國城 李鵬程 許鴻飛 劉思東 盧德平 葉其嘉
■統籌:李世云
■采編:梁志欽 管瑜 曾貴真 邱治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喬柯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