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塵谷行知
宇宙內事,皆以人情作文章。人情機變,則借以人心之一點靈明而變化萬千,其變演的過程或隱微,或昭然。
世間百態(tài)千勢,宛如風云之不測變幻,轉瞬即逝,留不住,更把握不住。
若以智慧的視野溯其根源,便會恍然明白“萬象歸一,萬法歸宗”的意趣。
任何現(xiàn)象事物都有一個從萌芽狀態(tài)發(fā)展到成熟的階段,最后以蒂落消散的方式回歸到虛寂空無。
因為我們人為性的思維意識很難理解事物最終的歸向,權且謂之“歸一”。
法,是法度、法則、法規(guī)、法律、法門,是一個統(tǒng)攝有為無為的概念,皆具“有為法”和“無為法”的文化屬性。
看起來似乎很抽象,但其本質仍是由某種天然的主旨力量所引導,這種天然的旨意,我們的思維能力同樣觸及不到,姑且稱為“宗旨”。
既然一切一切的終極歸宿是幻滅,很多讀者可能會像筆者一樣無端生出疑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塵俗間為何這般苦難無盡、煩惱無窮;陷身泥潭暗涌,我們又當怎樣才能實現(xiàn)生命的蝶變和突圍?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均出色的全才型圣哲,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精神澤被身后百世眾儒,如果孔子是“萬世師表”,那么王陽明對道統(tǒng)文化的傳承功勞同樣無出其右。
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個國家文化結構的推陳出新會把舊的東西替換掉,所以我們看到,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已經(jīng)讀不懂孔子的理論學說了,市面上很大一部分的解經(jīng)釋義大都只是淺嘗輒止,深入不到根本處。
良知之道,是一門經(jīng)邦濟世的學問。
于內,可以修養(yǎng)自己的道德,看清楚自己傲然于世的資本,并以深邃純厚的德性支撐生命之筏不斷前進;
于外,攜良知之妙囊行天下,無論外人怎么對你進行誹謗、侮辱、怒罵、嘲笑……我們都通過內心良知去感而化之,即便別人并沒有因此而消除誤會,反變本加厲,我們的內在仍舊如如不動。
《傳習錄》: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真正的高人,能夠在前人的思想建樹上擴大規(guī)模,以貼近當下社會變局為考量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新,把先知先覺們沒有講明白的道理,用更加通俗、更加簡練的語言表述出來。
王陽明寥寥數(shù)語,就把天、地、人三才的關系和各自存在的意義闡釋得如泄漏天機一般,令讀者身心舒暢,悟至極深處,便不知不覺手舞足蹈。
人人生來都有一顆本自光明的良知,這個良知上升到天道之自然,就叫“天理”,如果一個人把良知的自然流行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并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我們將發(fā)現(xiàn)天下間的萬事萬物都在依循各自的終始規(guī)律,一分一合,一陰一陽,一開一謝,一生一死。
萬物都得到了自身存在及發(fā)展的道理,如此各行其道,各安其命。誰也傷害不了誰,任何一方離開了任意一方,地球照樣轉,太陽照常升起,宇宙蒼穹照實虛空。
天地間只有一個“天理”,做為人,以良知為指明燈,雖然這盞心燈被后天習氣障蔽得些許的昏暗,但僅需一段懲忿窒欲的工夫,便還是可以重新復其本來的光明境地。
復暗塞之良知以歸于通透,是為“致良知”。正不正之事物以歸于正,是“格物”。
格物致知的意思,向來是國學文化愛好者們爭論辯解的焦點,各執(zhí)己見,從未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論。
治學者走程朱理學路線,修行者走陸王心學路線。(實踐方法待作者有時間再分享)
但無論何種門路,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萬法歸宗”,條條大路通羅馬,摒棄門戶之見,只要是對大家的身心靈有切實的收效,對個人的生活有指導意義,都是正道,如果心存偏見而錯過就可惜了。
塵世紛紛擾擾,當中有人情的冷暖,有事變的沉浮,有物景的生滅,一個懂得自我調適的人,可做到物外觀物,不拘于形跡。又可以局外布局,不困于迷局。
《菜根譚》里面有一句話道出了處事應變的方法: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動,則愆尤自少;應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則趣味常多。
修持自身的道德情操,找到生命汪洋深層次的定海神針,也就是我們的良知。
此良知有一種貫通古今的力量,同時也有頂天立地的能力,所以當我們致良知到這等地步,便仿佛泰山九鼎一樣,任憑風吹雨打皆可屹立不倒。
另一方面,在應對各種層出不窮的突發(fā)事變時,內在良知的柔韌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事情還沒發(fā)生之前,良知并不會盲目揣度。事情過后,良知同樣不會有所掛礙,有所留戀,而是任然自逝。如同落花隨流水一樣,嬌花凋零,落入潺潺流水中,那是它的歸宿。
你要是人為地把落花打撈出來,不過是成全了你個人的一己之私,于天地氣運不顧,那么,少傾間,你會看見撈上來的花瓣漸生寒灰,失去了原來那份水中的趣味。
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屬于各自最美妙的展現(xiàn)舞臺。
萬物與我們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不要輕易去打擾外人、外事、外物,修好自身的定境,以超脫之心入世,我們的人生自然會少很多不必要的牽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