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青島“行人安全距離”的魔幻大劇終于迎來大結局!
從全網罵翻到法院公開道歉,這劇情反轉比八點檔電視劇還精彩,直接把網友看呆了:“合著我們罵了半天,結果是個‘文字烏龍’?這波操作,法院怕是把網友當猴耍!”
事情還得從青島李滄區法院的一檔普法節目說起。節目里,韓庭長講了個案例:一位老人打電話時突然轉身,和路人相撞,最后路人賠了7萬,理由是 “沒保持行人安全距離”。
好家伙,這話一出口,網友直接炸鍋!
“走路還得算間距?這是要人均數學家嗎?”“以后出門是不是得揣個卷尺,邊走邊量?”
就連媒體都下場吐槽,把 “行人安全距離” 噴成了 “世紀笑話”。
誰能想到,事情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5月10日,央視點名報道,法院也慌了神,趕緊公開致歉,還放出了監控錄像。
不看不知道,一看笑到噴飯——根本不是老人“突然轉身”,而是慢悠悠回頭;撞人的也不是小伙,而是個29歲的姑娘,一邊左右張望一邊快步走,妥妥的“走路不看路”典范。
這下真相大白:原來壓根沒有啥 “行人安全距離”,就是一方沒注意看路!
網友們瞬間開啟“吐槽大會”模式。有人翻出之前的熱評,自嘲是“小丑”:“前幾天罵得有多狠,現在就有多尷尬!合著我們激情開麥,結果被文案坑了?”
還有人陰陽怪氣:“建議法院下次普法先打個‘免責聲明’:本案例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更有段子手直接編起了順口溜:“走路要看路,別當迷糊蛋,不然七萬八,直接打水漂!”
不過,也有網友不買賬:“一句‘描述不當’就想糊弄過去?當初引發那么大爭議,早干嘛去了?”“法院輕飄飄道歉,青島文旅的評論區可被罵慘了,這損失誰來賠?”
要知道,事件發酵時,青島文旅的評論區被攻陷,網友各種陰陽怪氣:“等暑假帶老人去青島‘創業’”“去青島旅游得買保險,不然走路都不安全”,直接把當地旅游形象干到“骨折”。
還有較真的網友深挖細節:“既然是調解賠償,為啥一開始說得像判決?”“7萬賠償到底咋算出來的?撞一下就這么貴?”
有人翻出類似案例對比,發現有的碰撞事故根本沒賠償,質疑這次調解是不是“和稀泥”。
更有人犀利指出:“就算姑娘有錯,法院普法也不能瞎編概念,這不是誤導群眾嗎?”
這出鬧劇看似收場,卻留下不少思考。現在低頭族越來越多,走路玩手機、刷視頻的大有人在,確實容易引發意外。
但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普及安全意識,而不是整出個莫名其妙的 “行人安全距離”。有網友建議:“與其搞玄學概念,不如多設點警示牌,多宣傳‘走路別看手機’!”
這次事件也給各地法院提了個醒:普法不是講故事,一字一句都得嚴謹。一個描述不當,就能引發全網誤解,損害司法公信力。就像網友說的:“法院說話得靠譜,不然以后誰還信法律?”
如今,這場風波漸漸平息,但網友的討論還在繼續。有人慶幸“行人安全距離”是個誤會,有人吐槽被“耍了一回”,還有人開始期待下一個“離譜案例”。
話說回來,各位覺得這事兒是法院無心之失,還是真該好好反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