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在某論壇上,有帖主寫了一篇文章,文采飛揚,看得出是女性視角。有用戶來評論說,“這是個才女啊?!苯Y果被帖主回復說:“你才是才女呢,你們全家都是才女!”
這個故事被當時傳為笑話,可為何你夸一個人是才女,對方會如此敏感甚至炸毛?
今天與諸君聊聊夸人的技巧。
有人會說,夸人,不就是說人好話、拍人馬屁,這有什么難的?
一次同學聚會,大家聊起當年班花,說她如何迷人,其中一個女同學站起來說:“你知道咱們班花哪兒最漂亮?要我說,就是她的胸,小,顯得特別高級?!?/p>
一時間,男生女生都不接話了,班花尬在原地,只好舉杯,大家干杯后默默開啟別的話題。
夸人不當,會令雙方、甚至三方陷入不利境地。你以為送出的是鮮花香水,別人耳朵里感覺被塞了狗屎驢屁。
那該如何夸人呢?
第一,從夸孩子說起。
夸孩子努力遠比夸孩子聰明更能幫助孩子成長,夸過程,不要夸結果。
小朋友考試得了一百分。你夸他聰明,他多半高興,但也可能同時覺得我天生這樣,這是我的特性,從而產生一種優越感。等到他下回考八十分,那是不是意味著他不聰明了?便造成心理落差,甚至是羞恥感,進而懷疑自己和能力。
聰明這個詞,反義詞是愚蠢,它代表了一種結果,一種性質。將一百分和聰明相勾連,便意味著是一種綁定,一旦分數下降便代表對原有結果和性質的否定??扇握l也知道,一個人的能力又哪里是一次考試成績能說明的?
這時,你要說:“這回考了一百分,咱們孩子真努力?!?/p>
對,考一百分,那是你努力了。下回考八十分,那說明努力沒到位唄,咱們再下回努力回來就是了。
努力這種事兒,是個過程,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狀態。這樣的關聯,能將孩子注意力從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轉向我的學習上都有哪些地方可以調整改進,讓孩子告別無端焦慮,而轉向自我進化、更新。
所以,我們夸孩子要夸努力,不要夸聰明。
以個人生活經驗,這世界上聰明人多了,與其計較這個證書、那個測試,不如問一聲,我在這個世界上干成了什么事情,我都為此付出過什么樣的努力,下一步我如何在更高的起點上再進一步?
第二,說說夸親朋。
夸身邊的親戚朋友,夸一個就只夸一個,不要夸一頭損一頭。
李大媽有兩個女兒,過年輪流請吃飯。
老大家庭情況一般。“老媽,咱們去吃個吉野家吧,點他們家那個雙拼飯,再每人弄個小火鍋兒,咱們熱熱鬧鬧吃個氣氛好不好?”
李大媽去熱氣騰騰吃了一頓,覺得還好。
轉過天來,二女兒請吃飯,她家經濟條件不錯?!皨專乙舱埬燥?,咱們去吃全聚德,涮羊肉啊管夠管飽。”
李大媽也去吃了,說:“這家涮羊肉好,比你姐那個小火鍋強太多了?!?/p>
雖然李大媽說的是實情,但她夸人的時候犯了一個大忌,夸了一頭,踩了另一頭。
您到手一個東西覺得好,您就說這東西好,但是這時候兒不要再拉上一個批判對象,沒這個必要,尤其是親朋之間。
像李大媽的例子,這里面多有一些客觀原因。大女兒也想多孝順母親,但財力有限,請吃這么個小火鍋可能要花去她一個月工資,你能說大女兒不孝嗎?二女兒家是環境好,但也不能因為人家條件好,你就專揀一只羊的毛薅?。?/p>
夸一頭,你就好好夸這頭,千萬不要夸這頭、踩那頭,那樣會人為制造矛盾,挑起不和與爭端,破壞親人朋友間的感情。
多說一句,咱們現在有時看到一些歌唱、小品節目,覺得很優秀,有人就說,“這不比春晚強多了?”
但要知道,春晚作為一臺晚會,要考慮全國大多數人的審美娛樂需要,以及節日喜慶氣氛,它不單單是一首歌、一個小品那么簡單。
所以,您覺得某個節目好,那就好好為它點贊,至于上不上春晚,真沒那個必要。而且據這些年來經驗,好看的節目上了春晚,經常變形走味兒,不如不上。
第三,說說夸別人。
這條其實適合所有人,就一句,永遠永遠不要定義人。
回到才女這個故事上來。你夸別人才女,對方為什么那么反感?
因為,你根本不了解對方是個什么人。
網絡上身份匿名,對方可能是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你夸一位教授是才女,豈不小覷了人家?
如同你在畫展上看到一位畫家,長發披肩,不修篇幅,你說了一句,“好有藝術家氣質!”這位畫家多半會有些氣惱,“屁!老子就是藝術家,老子不是繡花枕頭!”
而另一方面,夸對方是才女,在帖主看來,可能有些僭越了。
人家寫了一篇文章,發在網絡上,文章寫得好或不好,均可點評,夸亦可,貶亦可,都是可以討論的。但這位讀者則跳過作品,直接去定義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
換我,我也不愿意,把我夸上天,我也不愿意。
關于錢仲書,有個小故事。一位讀者十分喜歡《圍城》,希望見見作者。錢鐘書在電話里婉拒對方,他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在別人看來,錢仲書這是謙虛,是美德,在我看來,這是作者的一種自我保護。
你走在街上,穿了一件很好看的外套,這時有人跑過來,非要扒下你的外套,看看你的內衣什么樣子。
我所寫的東西,都在這里,你要看便看,要評便評,我都奉陪。但如果你要撩開書頁,看看這下面的我是個什么樣子,抱歉,無可奉告。
還有一點是,人,以我為例,總不想被人定義成某種類型。
我和我寫下的東西往往是分離的。你說,不對啊,不是說文如其人嘛。但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多是展示了這個人一個側面、一個瞬間,任何企圖憑一知半解來定義我的做法,在我看來都是冒犯、多余。而被定義和類型化,是從事創作的人忌諱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們在夸獎時,要注意對具體的事、具體的行為以及具體的作品來評價,而不要上升到對人的定義。
最后,回到才女這兩個字。被稱為才女,在我看來,便等于變相送人一副枷鎖,老娘還想罵人、闖紅燈,做點兒違反公序良俗的事情呢。
這個殼,我不背,要背你全家背去。
像畫的早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