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徐超 通訊員 陳聰聰/文圖
5月12日是我國全國防災減災日,在“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主題號召下,5月13日上午,鄭州高新區實驗小學組織全體師生開展了一場緊張有序的防震疏散演練活動。
實戰檢驗:分秒之間彰顯應急素養
上午10時,急促的防震預警警報聲響起,演練正式拉開帷幕。
教室秒變“安全戰場”:學生迅速蜷身低頭,以課本護住頭部,就近躲至課桌旁或承重墻角,遠離玻璃窗、電扇等危險區域,動作規范度達90%以上,盡顯日常安全教育成效。
隨著第二聲“疏散警報”響起,班主任老師迅速整隊,學生彎腰低姿、手扶墻面,按預定路線有序撤離。各樓層疏導老師堅守崗位,不斷提醒“不擁擠、不慌亂”,確保隊伍秩序井然。最終,4800余名師生僅用時4分45秒,全部安全撤離至操場空曠區域。
抵達安全區域后,各班快速完成人數清點,并通過“班級—年級—安保處”三級上報流程,確認無一人滯留,全程環環相扣、精準高效。
科普先行:筑牢安全認知根基
演練前,各班級開展防震演練安全主題教育,班主任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向學生詳細講解疏散路線與“黃金活命三角區”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應急技能。
未雨綢繆:全流程精細化籌備
學校安全保衛處召開專項部署會議,制定疏散方案,共設置32個安全引導崗,明確教師分工與突發情況處置流程;針對低年級設計“靠右扶墻”“輕聲快行”等專項指引,確保疏散有序。安保主任呂陽表示:“每個細節的推敲,都是為生命安全爭取‘黃金時間’”。
總結提升:讓演練成果轉化為安全能力
演練結束后,呂陽主任結合汶川地震真實案例,現場講解“安全疏散要點”“余震來臨時的二次避險”等實用技能,強調“每一次規范操作,都是守護生命的‘安全閥’”。
今后,鄭州高新區實驗小學將持續完善“知識科普+技能訓練+實戰演練”三位一體安全課程體系,推動安全教育常態化,為師生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