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南部,安康市西部,有一座小縣城,名為漢陰縣。漢陰縣鐘秀毓靈、人文薈萃,歷史上出了不少的著名人物,比如說中國近現代學者沈尹默,還有曾經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參謀長的開國少將沈啟賢,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也是來自漢陰縣,同樣是開國少將,他叫楊棄。
1918年,楊棄出生于陜西漢陰縣蒲溪鎮,早年時期,楊棄先后隨祖父和二叔讀了幾年私塾,后考入省立七中,也就是現在的安康中學,讀高中的時候,恰好七七事變爆發,面對“國破山河在”的窘境,胸懷滿腔報國之情的楊棄打算棄筆從戎。
首先,楊棄和11名愛國青年來到武漢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報考飛行員,因平漢路吃緊,學校搬遷,這次投軍沒有成功,隨后,楊棄又接觸到中國共產黨的抗日宣傳,想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但沒有聯系到介紹人,只得作罷。
1938年,楊棄和幾名同學經民先隊介紹準備去延安,因家中阻撓,再次未能成行,楊棄仍然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他找到老同學胡建民介紹自己前往西安集賢莊八路軍辦事處,在辦事處的安排下,終于在1938年7月到達延安,進入抗大學習。
楊棄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屬于知識分子,抗大畢業后,楊棄被安排到八路軍115師擔任文化教員,隨即又擔任了連指導員等職務,在連隊,楊棄和戰士打成一片,既給戰士上文化軍政課,又幫助文化低的同志寫日記,艱苦的環境下和戰火紛飛的洗禮下,楊棄得到了鍛煉和成長。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兩黨將目光聚焦東北地區,我黨向東北派出大量的干部和軍隊,楊棄也被派到東北地區作戰,加入東北民主聯軍,在此期間,楊棄參加了開辟西滿、保衛四平、攻克錦州、解放沈陽等戰役,東北解放后又隨四野大軍進入關內,投入平津戰場。
新中國成立后,楊棄以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帶領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楊棄剛進入朝鮮,就遭遇到敵人的伏擊,一顆子彈從楊棄的脖子穿過,血流不止,楊棄不省人事,險些喪命。
回國治療十多天后,楊棄不顧醫務人員和家屬的勸阻,再次前往朝鮮戰場,在一次戰役的“云山”戰斗中,楊棄再次身負重傷,右腿粉碎性骨折,但是他仍然堅持在師指揮所進行指揮,直到戰役的勝利。
1953年5月,楊棄回到國內,擔任三十九軍政治部主任,在1955年的授銜中,楊棄被授予大校軍銜,此后楊棄又擔任旅大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和遼寧省軍區政委的職務,1964年,楊棄晉升為少將,成為開國將軍。
楊棄雖然已經成為軍隊高級干部,卻仍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后勤部門想讓楊棄一家搬到一棟條件較好的小樓上,楊棄竟謝絕了組織的照顧,仍然住在簡陋的平房中,按照楊棄的級別,應該配備專車,楊棄卻說:“還有許多資格老的同志都沒有專車,我和大家一起用車,不要單獨另配。”
此外,楊棄從不以權謀私,很多親屬希望可以利用楊棄的關系找工作,楊棄都一一拒絕,就連楊棄的女兒想要調出醫院傳染科,楊棄都沒有同意,1975年4月,楊棄病逝于沈陽,中共遼寧省委批準其為革命烈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