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3?15 晚會的鎂光燈熄滅,保健品私域直播的亂象卻如野草般在黑暗角落瘋狂滋長。
兩個月前,行業內彌漫著緊張不安的氣息,各大平臺紛紛四處公關,試圖避開被曝光的命運。如今,那些曾在 3?15 前夕瑟瑟發抖的老板們,卻再度恢復了往日的從容,甚至變本加厲。微信群、企業微信等封閉空間內,熊膽粉、駝奶粉、海豹油、靈芝孢子油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一場場針對老年人的 “財富收割” 大戲仍在上演。而在這些喧囂背后,更隱藏著非法賣藥、以次充好的惡劣行徑 —— 固體飲料、壓片糖果等普通食品披上保健品的 “外衣”,成為不法分子坑騙老人的工具。
為何國家執法部門沒有對這一亂象進行 “真正” 的整治?究竟是監管有心無力,還是背后藏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一、隱秘的 “法外之地”:私域直播的監管困局
私域直播猶如一個隱秘的 “地下王國”,其獨特的運營模式構筑起了一道難以突破的監管壁壘。與抖音、快手等公域直播平臺的開放性不同,私域直播依托封閉的社交渠道,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監管部門想要窺見其中的真實情況,猶如大海撈針,難上加難。
運營主體的 “隱身術” 更是讓監管陷入困境。許多私域直播背后的運營主體,或是注冊在外地,或是干脆使用空殼公司,玩起了 “捉迷藏” 游戲。消費者遭遇騙局想要投訴時,屬地監管部門往往只能對線下實體店進行有限的檢查,而對于線上直播的虛擬空間,卻只能望洋興嘆。就像某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無奈所說:“我們能調查的就是線下驛站,直播上的這個主體,你需要舉報它。” 可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要找到并舉報這些隱藏在暗處的運營主體,談何容易?
證據固定的難題更是讓受害者維權之路舉步維艱。私域直播秉持著 “播完即刪” 的原則,頻繁更換鏈接、解散群聊,將所有的違法證據一并銷毀。當消費者驚覺受騙,想要為自己討回公道時,卻發現手中的證據支離破碎,難以拼湊出完整的證據鏈。而一些私域直播技術服務商,更是毫無底線,竟將 “監管看不到” 當作招攬生意的賣點,宣稱 “除非你有監管部門的微信,否則他們進不來”。這種對監管的公然挑釁,讓執法者陷入了 “看得見、摸不著” 的尷尬境地。在這樣隱秘的環境中,非法售賣未經批準藥品、用固體飲料和壓片糖果冒充保健品的行為愈發猖獗,老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了這些不良商家砧板上的魚肉。
二、重拳難出:監管背后的多維考量
盡管央視等權威媒體多次將保健品私域直播的亂象公之于眾,可大規模的行業整頓卻遲遲未能到來。這背后,有著復雜而現實的原因。
私域直播并非完全是滋生騙局的溫床,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為中小企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部分合規企業借助私域直播的渠道,將優質的農產品、地方特產推向市場,帶動了就業,促進了經濟發展。如果采取 “一刀切” 的打擊方式,無疑會誤傷這些合法經營者,給經濟活力帶來負面影響。但不容忽視的是,那些利用私域直播行騙的不良商家,正借著這一行業的發展勢頭,用非法賣藥、虛假宣傳普通食品的方式,不斷抹黑行業形象。
監管資源的有限性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私域直播數量龐大,且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各個角落,如同散落在沙灘上的沙粒,想要一一監管,難度極大。相比之下,淘寶、抖音等公域平臺有著相對集中的管理模式,更容易成為監管政策的優先對象。監管部門的人力、技術資源有限,在資源分配上不得不有所取舍。而私域直播中非法賣藥、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的行為隱蔽性強,進一步加大了監管難度。
法律的滯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私域直播的有效監管。現有的《廣告法》《電子商務法》主要是針對傳統電商和公域直播制定的,面對私域直播這一新興業態,法律的界定存在諸多模糊之處。微信群內的 “口頭宣傳” 是否屬于廣告?如何準確認定虛假宣傳?普通食品偽裝成保健品進行銷售又該如何定性?這些法律層面的爭議,讓執法者在面對私域直播亂象時,常常陷入 “無法可依” 的困境。
此外,保健品消費的主要群體是老年人,他們的購買行為往往夾雜著強烈的情感需求。孤獨、健康焦慮等情緒,讓他們在面對虛假宣傳時,更容易失去理性判斷。如果對私域直播保健品亂象進行大規模查處,可能會導致部分老人的財產損失無法挽回,甚至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出于社會穩定的考慮,監管部門不得不采取 “柔性執法” 的方式。但這種柔性,卻讓那些非法賣藥、用普通食品欺騙老人的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機。
三、瘋狂背后的代價:誰在為亂象買單?
私域直播保健品亂象的持續存在,帶來的代價是巨大且多維度的。首當其沖的受害者便是老年人,他們成為了這場 “財富收割” 的重點目標。洗腦式的營銷話術,如同催眠曲一般,讓老人們心甘情愿地掏出積蓄,甚至傾家蕩產購買那些所謂包治百病的 “神藥”。有報道稱,一位老人一次性花費 5 萬元購買保健品,而店員卻輕描淡寫地說:“你覺得一萬很多?他們都是好幾萬地買。” 這種冷漠的話語背后,是對老年人血汗錢的無情掠奪。更令人憤怒的是,老人高價購買的可能只是毫無保健功效的固體飲料、壓片糖果,甚至是來源不明的非法藥品,不僅錢財受損,健康也面臨巨大風險。
健康風險也在不斷累積。許多所謂的 “保健品”,實則是沒有任何質量保障的三無產品。這些產品不僅無法達到宣傳中的保健效果,反而可能對老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當老人將希望寄托在這些虛假的保健品上時,耽誤的可能是最佳的治療時機。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追求利潤,非法售賣未經審批的藥品,給老人的生命健康帶來了極大隱患。
從長遠來看,私域直播保健品的亂象正在侵蝕整個保健品行業的根基。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度在一次次的騙局中逐漸崩塌,最終受到傷害的,不僅是那些行騙的不法分子,更是那些誠信經營的合規企業。當市場環境被破壞,整個行業的生存空間都將被壓縮。而那些用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非法賣藥的行為,更是讓保健品行業蒙羞,加劇了消費者的不信任。
3?15 的 “風頭” 或許已經過去,但這并不意味著問題得到了解決。私域直播保健品亂象猶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監管部門需要在 “打擊亂象” 和 “保護經濟” 之間找到精準的平衡點,而消費者的健康與財產安全,絕不能成為這場博弈中的犧牲品。我們期待著,讓保健品行業回歸正軌,迎來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