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基礎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5月8—11日,中國教科院在廣西南寧舉辦中小學科學教育研討培訓系列活動,充分發揮教育科研戰線排頭兵作用,協同各方力量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交流會聚焦“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和中國教科院綜合改革實驗區的代表參加會議。中國教科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永智在講話中指出,中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對發展學生科學興趣、形成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方法、培育科學精神起著奠基作用。他以如何發揮好科學教育對國家戰略的支點作用、如何做好“雙減”背景下的科學教育加法、如何探索AI時代的科學教育新形態、如何處理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關系等四個問題,啟發與會人員的研討交流。
中國教科院數字教育研究所所長曹培杰作了題為《科學教育試點改革之路》的專題報告。中國教科院課程教材研發中心副主任、教育科學出版社副總編劉燦介紹了教育科學出版社在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創新探索和全面解決方案。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的代表分別匯報了推進科學教育的典型案例和經驗,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教育學院院長任洪作了點評分享。與會專家及代表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教科院課程教材研發中心主任,教育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鄭豪杰作了會議總結并發起合作倡議,提出通過共建共享協作平臺、產學研聯合項目攻關、建立成果孵化和推廣機制,在政策引領、專家指引下合力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活動期間,2025年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全國培訓會在南寧舉行,來自20多個省份的省市級科學教研員和骨干教師500余人參加了培訓。中國教科院專家組還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等開展了科學教育專題調研。
本次研討和培訓活動不僅加深了教師對新課標和新教材的理解,為區域和學校推進科學教育提供了參考借鑒,也為全國科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提升的平臺,有力推動了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撰稿 | 張葉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