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摘要:
一個市值超500億人民幣的鋰礦龍頭,竟然要被并購了,交易對手方是一家市值超過4700億人民幣的礦業巨頭。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撰文 | Penn
編輯 | Tang
號稱“白色石油”的碳酸鋰價格這幾年跌慘了,從最高60萬元一噸,跌到不到7萬,讓一些資本和企業看到了抄底機會。
隨著價格觸底,一些企業的庫存只夠兩三個星期。在此關鍵時刻,鋰礦的復產和爭奪戰也在悄悄進行。
今年2月,電池一哥寧德時代把江西停產4個月的鋰云母礦給重新開起來了。
還是今年2月,中國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鹽湖”)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0億。這家由中國五礦和青海國資共同成立的央企,去年底斥資135.58億元收購了鹽湖股份12.54%的股權,瞄準的就是青海全國最大的鉀鹽和鹽湖鋰鹽生產基地。
今年4月,四川省天府鋰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億人民幣。該公司由資產總額340億的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持股。業界驚呼:“鯰魚”來了!新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四川國資正式加入鋰礦競爭的行列。
5月6日,資本市場再爆百億并購案,又是關于鹽湖鋰產業。全球礦業巨頭紫金礦業和鹽湖提鋰龍頭藏格礦業進行重磅“聯姻”,前者收購了后者實際控制權。
當天,礦業龍頭紫金礦業發布《關于完成藏格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收購的公告》。
公告稱,2025年5月6日,公司全資子公司紫金國際控股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確認西藏藏格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永鴻實業有限公司、肖永明、林吉芳等合計持有的藏格礦業392,249,869股股份已于2025年4月30日全部過戶登記至紫金國際控股名下。
這意味著,紫金國際控股正式入主藏格礦業。這是紫金礦業繼控股龍凈環保后第二次取得A股上市公司控制權,也是紫金礦業首次攬入A股礦業上市公司控制權。
截至5月8日收盤,藏格礦業總市值達562.3億元,紫金礦業市值則超過4720億元。
紫金礦業的主業在銅礦和金礦,其中,公司礦山產銅相當于中國總量的65%,公司礦山產金相當于中國總量的24%。截至2024年末,紫金礦業保有總資源量為銅11037.41萬噸、金3972.53噸、鋅(鉛)1298.23萬噸、銀31836.01噸,鋰(LCE)1788.15萬噸。
在2024年主要品種產量均實現同比提升的背景下,紫金礦業當年的鋰產量為0。
在這樣的營收結構下,紫金礦業為何突然對鋰礦感興趣?這是一盤什么樣的布局?
圖說:紫金礦業發布完成控制權收購公告 來源:資金礦業
其實,這筆交易并非心血來潮,而是紫金礦業的精準布局。
在2023年年報中,紫金礦業首次提出“紫金系”平臺的概念。具體表述為形成集團資本投資、資金歸集的金融平臺,通過控股、參股形成“紫金系”上市平臺;拓展“紫金系”資本版圖。
所以,近年來紫金礦業在資本市場頗為活躍。2022年,公司成為龍凈環保第一大股東;2024年,紫金礦業入股龍高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現在又收購藏格礦業控制權。
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曾表示,礦業是比較古老的行業,如果只是吃老本,這些礦遲早會被開發完,所以通過包括資本市場手段在內的各種方式增加公司資源儲備,推動項目建設,實現增長是必然的選擇。
那為何這一次要收購鋰礦企業呢?紫金礦業副董事長、總裁鄒來昌在今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進入鋰板塊是非常重大的戰略舉措,“力爭今年鋰項目能夠初見成效,能夠對企業形成一定貢獻,三年左右希望能大見成效。”
圖說:紫金礦業收購藏格礦業旗下巨龍銅業50.1%的股權
來源:紫金礦業
事實上,這并不是紫金礦業與藏格礦業首次合作。早在2020年6月,紫金礦業就收購了藏格礦業控股子公司巨龍銅業50.1%的股權,成為其大股東,,實現對項目控股并主導開發。同時,截止2024年9月30日,紫金礦業全資子公司持有藏格礦業0.85%的股權,是其第十大股東。
藏格礦業聚焦于氯化鉀、碳酸鋰和銅礦業務,是國內第二大鉀肥生產商和主要的鹽湖提鋰企業,掌控察爾汗鹽湖724平方公里資源,氯化鉀年產能20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年產能1萬噸。同時,藏格礦業持有巨龍銅業30.78%的股權,2024年,巨龍銅業新增備案銅資源量1472.6萬噸,銅資源量已達2588萬噸。
圖說:藏格礦業聚焦于鉀、鋰、銅業務 來源:藏格礦業
紫金礦業收購藏格礦業,看中的絕不只是銅礦。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將藏格礦業納入麾下將是一場“雙贏”,紫金礦業有望借此成為“世界鋰王”。
在鋰礦方面,依托察爾汗鹽湖中的鋰資源,藏格礦業目前建有1萬噸/年的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單噸成本可以達到3萬元/噸出頭的水平,即使當下碳酸鋰價格跌至六七萬的水平,其行業競爭優勢依舊明顯。根據年報,2024年藏格礦業碳酸鋰產量 1.16 萬噸,銷量 1.36 萬噸,碳酸鋰實現收入 10.22 億元,平均銷售成本為4.1 萬元/噸。
此外,藏格礦業還擁有西藏麻米錯鹽湖24.01%權益,西藏龍木錯鹽湖、結則茶卡鹽湖 21.09%權益,三座鹽湖當量碳酸鋰資源量分別為218萬噸、189萬噸、201萬噸,規劃碳酸鋰產能分別是10萬噸/年、7萬噸/年和6萬噸/年。其中麻米錯一期5萬噸/年項目采礦權正在申請中;結則茶卡鹽湖1萬噸氫氧化鋰產線正在建設中;龍木錯鹽湖項目目前已取得環評批復。
圖說:青藏高原鹽湖型鋰礦分布圖 來源:紫金礦業
紫金礦業表示,藏格礦業深耕西藏和青海地區,在產的察爾汗鹽湖項目的氯化鉀、碳酸鋰成本低,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強;在建的麻米錯鹽湖與公司拉果錯鹽湖緊鄰,鋰資源豐富且鋰濃度極高,依托其低成本優勢預估經濟效益較好。
依靠紫金完備的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能力,藏格礦業麻米措項目落地進程有望加快。同時與紫金在西藏的鹽湖項目在資源、產業、技術等方面發揮協同效應,結合雙方行業領先的成本控制水平,能夠加快藏格礦業鉀、鋰板塊資源潛力的釋放,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效益轉化。
備受關注的是,近年來,紫金礦業鋰產業方面不斷發力,相繼取得阿根廷3Q鹽湖、西藏拉果錯鹽湖、湖南道縣湘源硬巖鋰礦各100%、70%、100%權益。此外,其還獲得剛果(金)國家礦業部批準的馬諾諾鋰礦東北部項目的探礦權。
紫金礦業表示,公司將充分吸收藏格礦業鹽湖開發經驗和低成本鹽湖提鋰技術,實現雙方西藏板塊鹽湖項目的高效協同,促進公司鋰礦項目的開發。
紫金礦業在公告中承諾,為解決本次收購后雙方在鋰礦業務方面存在的、或潛在的同業競爭問題,將在取得藏格礦業控制權之日起60個月內,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穩妥推進相關業務整合,并優先由藏格礦業開展與鋰礦、鉀肥業務相關業務機會。
紫金礦業擁有“兩湖兩礦”世界級鋰資源儲備,根據規劃,到2028年,公司將實現25—30萬噸的當量碳酸鋰產量。疊加藏格礦業遠期產量,本次交易完成資源整合后,紫金礦業旗下碳酸鋰儲量和產能將迅速擴大,有望一舉成為全球鋰行業龍頭。
對投資收購者而言,在鋰礦集中減產且價格低谷期收購或許是最優選擇。礦企之間的并購整合不僅是商業層面的交易,更是對資源的整合、優化與重構。對于紫金礦業而言,收購的不僅僅是股權,更是對鹽湖資源控制權的獲取,擁有上游資源就意味著掌握了產業鏈的話語權。
不過,紫金礦業首先要面對的仍將是全球鋰資源產能擴張周期下碳酸鋰過剩的格局,以及鋰價弱勢低位震蕩的現實。
參考資料:
[1]https://www1.ftchinese.com/story/001105272/ce?topnav=english&subnav=ce&archive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48589
[3]https://36kr.com/p/3122368273010688
[4]https://www.cnenergynews.cn/news/2025/05/07/detail_20250507211817.html
[5]https://www.zjky.cn/news/news-detail-121724.htm
[6]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21/doc-inefsutf8825638.shtml
[7]https://www.news.cn/finance/20250117/b80d6e3ecee84b78b3407b5ea881ea67/c.html
[8]https://www.yicai.com/news/102437837.html
[9]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1688268.html
[10]https://36kr.com/p/3117840196276231
[11]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767083.html
[12]https://www.cnenergynews.cn/news/2025/05/07/detail_20250507211817.html
[13]20250118-民生證券-藏格礦業-000408-事件點評:紫金賦能,發展提速
[14]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04/doc-inecvmit5122123.shtml
[15]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601899,1531823097.html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