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人到村黨支部書記,再到縣人大代表,身份幾經轉變,但初心始終如一——“讓村莊變美,讓群眾致富”。自2017年回鄉以來,泰順縣包垟鄉巖上村黨支部書記龔海港帶領著巖上村實現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蝶變,將楊梅產業打造成地標品牌,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更依托人大代表職責,聚力推進基礎設施升級、民生難題化解。如今,這個常住人口中六成以上為老人的偏遠山村,正煥發出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回鄉創業
從“商海”到“鄉土”的初心抉擇
2017年,在外經商多年的龔海港回到巖上村,成立泰順紅巖商貿有限公司,幫助村民銷售楊梅、土豬等農特產品。憑借實干擔當,他迅速贏得村民信任,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并以98.65%的得票率成為縣人大代表。
彼時的巖上村,村莊環境臟亂、村民糾紛頻發、基礎設施薄弱。龔海港從整治環境入手,帶頭清理垃圾、培育文明鄉風?!按甯刹坎粠ь^,群眾怎么信服?”他挨家挨戶動員黨員和村民參與整治,帶動全村實現“潔凈美”蛻變。
龔海港深知黨建引領的重要性。他依托村級“甌江紅”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嚴格落實值班制度,確保村民“急難愁盼”隨時有人管。每月15日的主題黨日雷打不動:重溫入黨誓詞、學習最新政策、匯報聯戶情況……26名黨員在他的帶領下,成為村莊治理的中堅力量。
針對村務公開,他嚴格推行“五議兩公開”制度,確保重大事項村民全程參與。此外,龔海港實行網格化管理,將全村劃分為2個網格片區、4個微網格,森林防火、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等事務“一網兜盡”,社情民意收集效率大幅提升。
基建攻堅
打通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
路不平、水不暢,談何發展?龔海港將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頭等大事。他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推動鄉級水源工程、“四好農村路”等項目落地。村莊內部道路全部完成“白改黑”升級,兩側人行道鋪上大理石;生活污水納管處理,終端工藝提升后,昔日刺鼻氣味徹底消失;自來水實現戶戶通,村民再不為飲水發愁。
最讓他牽掛的,是楊梅園區的產業路。“果子運不出山,再好也變不成錢!”巖上村2000余畝楊梅多分布在山頭,崎嶇山路導致采摘效率低、運輸損耗大。龔海港多次向鄉黨委政府建言,最終爭取到6公里產業道路硬化項目。如今,貨車可直達果園,楊梅保鮮度和運輸效率顯著提升。
“守著‘浙南楊梅第一鄉’的名號,不能只賣原料!”龔海港決心推動產業提檔升級。他邀請市縣專家進村指導,培育13畝精品楊梅示范園,帶動全村種植面積從500畝擴至2000畝。為破解銷售難題,他搭建“紅巖農特產品直賣網”,建設共享冷庫,與順豐合作實現江浙滬“當天達”,并化身主播直播帶貨。
鏡頭前的他,手捧楊梅侃侃而談:“我們的楊梅顆顆飽滿,甜過初戀!”2024年楊梅文旅節上,他聯合媒體團隊直播成交一千余單、銷售額超26萬元。當年線上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為延長產業鏈,他推出竹編禮盒、開發楊梅深加工產品,并引入藍莓、羊肚菌等特色種植,打造多元產業矩陣。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在他的帶動下,5名村民加入主播隊伍,家門口就業成為新趨勢。
代表履職
架起群眾與政府的“連心橋”
作為縣人大代表,龔海港始終將“為民發聲”視為使命。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衛生意識薄弱問題,他提出“黨員包片聯戶”方案,通過常態化評比激勵村民參與環境整治;圍繞養老難題,他建議整合村級資源建設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已進入規劃階段。
“人大代表不是光環,而是責任。”他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四年來,他提交建議6件,推動解決民生問題10余項,從道路硬化到庫區人民水源大事,件件關乎村民切身利益。2024年,他榮獲“浙江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人民好代表”“浙南明珠、最美山城”先進個人等稱號,但在他看來,“村民的笑臉才是最高榮譽”。
從“外出創業者”到“鄉村振興領頭雁”,龔海港用七年時間,通過不斷發展壯大產業、提升人居環境,帶領巖上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姆较蜷煵角斑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