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晉朝是一個相對存在感比較弱的朝代。
不過,晉朝的名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比如謝安、嵇康、陶淵明、王羲之等等。
這些人都是當時的名士,而晉朝本身就是門閥士族勢力鼎盛的時期,貴族階層的生活極其奢華,飲食自然也是如此。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晉朝的貴族飲食生活是怎樣的吧~
首先貴族們偏愛的就是各種山珍海味。
西晉時期,貴族們喜歡吃鹿、熊、獐等野味,特別是熊蹯(熊掌)被當做頂級珍饈。
他們還追求珍稀食材,比如“白馬甜榴”,這是來自白馬寺的石榴,一顆石榴的價格和一頭牛相當——可知有多貴了。
一些貴族還人為地去“創造”一些珍稀美食。西晉外戚大臣王濟曾經在家宴請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吃到一道菜覺得特別美味,問王濟是怎么做的,王濟這才告知他是用人乳蒸的……
據《晉書》記載,西晉開國元勛何曾每天的餐費已經高達萬錢,但他還是抱怨“無下箸處”,意思是沒有可以下筷的食物。
這里可以穿插一下記載何曾日常飲食的《食疏》,里面提到何曾的早餐有燕窩羹、蜜漬人參、蒸羔羊等,正餐有炙烤乳豬配花椒鹽、鱘魚膾、雉雞湯,點心還有用西域胡桃、波斯棗制成的“纏糖”。從這些有所記載的食物可以看出何曾飲食的奢靡。
不過,他的兒子何劭更加鋪張,每天餐費要兩萬錢,食材包括了“四方珍異”——也就是各個地方珍貴稀奇的東西。
后來東晉遷都建康,貴族們的飲食也跟著“南方化”,他們流行魚膾(生魚片)、蟹、鱉等水產。
此外,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也帶來了很多新鮮的食物,胡椒、龍腦香等異域香料進入了貴族餐桌。
西晉博物學家張華的《博物志》里提到,當時流行西域葡萄酒,貴族們以外國酒精為風尚。
晉朝貴族飲食在烹飪技藝方面也是非常講究的。貴族府邸經?;筐B專業庖廚,追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比如一道“莼羹”要用太湖的莼菜嫩芽,并配以鱸魚高湯。
還有以豪奢著稱的大臣石崇家的一道“魚羹”需要用上百條魚熬制,最后濃縮成一小碗湯。
在名士束皙的《餅賦》里詳細記載了貴族們吃的面點制作工藝,比如“髓餅”是用動物骨髓和面,烤制后香氣撲鼻。
這些貴族名士們聚在一起,當然少不了各種宴會。
這些宴會中常用的都是金玉器皿。傅玄的《七謨》描述了宴會場景:“雕盤綺食,錯雜其間”,可見餐具與擺盤的精致程度。
上面提到的王濟宴請司馬炎的宴會,就是用琉璃器作為盛器。這還不止,他還讓100多名美人穿著綾羅綢緞托盤伺候。
但是和石崇比起來,王濟已經算“溫和”了,因為石崇的宴會才是真的“耗人”。他曾經讓美人給賓客勸酒,如果賓客不喝就斬殺美人——這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他也確實因為人家不喝酒直接殺死了三個美人。
東晉的貴族們也通過宴會結黨營私,比如王導、桓溫等權臣以豪宴鞏固勢力,宴席上的鋪張成為權力腐敗的象征。
與貴族們相比,一些名士就顯得“低調”多了。他們更傾向于把飲食與玄學結合起來,比如王羲之的“蘭亭集會”,就是以“曲水流觴”的形式呈現,席間大家喝酒賦詩,飲食也成了風雅的載體。
兩晉時期貴族們縱情享樂,他們為了炫富斗富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卻完全看不到百姓的貧苦艱難?!稌x書·惠帝紀》記載,災荒時期,百姓餓死,晉惠帝司馬衷竟然問出了“何不食肉糜”的話,可見一斑。
對于貴族們來說,奢侈飲食不僅是物質享受,更是門閥地位的象征。他們通過珍稀食材、精工烹飪和炫富宴會,構建了與庶民截然不同的身份標識。
這種風氣雖推動了飲食文化的發展,卻也加劇了社會矛盾,成為晉朝短暫而動蕩的縮影。
以上就是晉朝貴族奢侈飲食的內容~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