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人民法院正經歷著從“重結案”到“重解紛”的深刻轉變。固陽縣人民法院積極踐行“如我在訴”理念,著力構建多元解紛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讓司法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將“關鍵小事”當作“心頭大事”
調解現場
群眾利益無小事,固陽縣人民法院從細微處著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審理一起高齡老人離婚糾紛案件時,考慮到老人的身體情況,辦案法官將法庭搬到社區里,讓司法貼近群眾情感需求,以共情意識妥善做到案結、心結雙解。調解涉農民工工資拖欠糾紛時,積極主動促成雙方約談,通過多輪耐心調解,最終促成企業與工人達成還款協議,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從“案結事了”轉向“事了無訟”
固陽縣人民法院把先行調解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有力武器,截至目前,已成功通過“先行調解+司法確認”化解糾紛117件,有效減輕群眾訴累,實現矛盾糾紛從“事后解決”向“事前化解”躍升。同時,積極參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開展法律咨詢、指導調解等工作,提高矛盾糾紛化解成效,更好滿足新時代群眾的多元解紛需求。
從 “被動司法” 邁向 “主動治理”
固陽縣人民法院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打破傳統“坐堂問案”的被動司法,依托“興楓橋”多元解紛調解室和巡回法庭,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社區企業,實現風險早預警、矛盾早發現、糾紛早介入,確保調解走在成訴前、司法指導走在調解前、法治宣傳走在糾紛前。
同時,通過以案普法和判后答疑,讓群眾在“看得見的正義”中強化法律意識,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的產生。
法官們常說:“咱們多跑幾趟腿,老百姓就少走冤枉路;把矛盾提前化解開,社會就能更安穩。”從“重結案”到“重解紛”變的不只是工作理念,更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固陽縣人民法院通過化解大量矛盾糾紛,讓法院不再是 “打官司的地方”,而是“解決問題的地方”這一認知深入人心,不僅提升了人民群眾對法院的信任度,更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更多的司法力量。
供稿:綜合辦公室 班雪彤
簽發:楊靜茹
編輯:固法融媒體工作室
審核:朱麗娜 楊靜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