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襲”172公里 共飲長江水
“江水西引”應急補水再次啟動,保障合肥城市供水安全
陳慶斌和同事查看“江水西引”路線圖。
大官塘泄洪閘。
去年10月以來,合肥降雨偏少,面對城市主要補水水源較去年同期減少40%的情況,合肥市自5月7日啟動“江水西引”城市供水應急補水工程,長江水“奔襲”172公里,經滁河干渠以每日數十萬立方米的輸送量注入大房郢水庫,為城市供水提供有力保障,這也是合肥歷年來第三次開啟“江水西引”。
5月12日,記者實地探訪此次引水“最后一公里”的多處水利設施,了解目前的提引水情況。
雙墩泵站:江水抬升約1.5米
12日清晨,記者來到“江水西引”的“提水”最后一站——雙墩泵站。這里是長江水進入合肥大房郢水庫前的關鍵節點,機器的轟鳴聲與水流奔涌聲交織,工作人員正緊盯著儀器上的數據,一派忙碌景象。
“目前有4臺泵機24小時運行,可將水位提升1.5米,每天能輸送近65萬立方米的長江水。”雙墩管理所所長陳慶斌站在閘口旁,一邊記錄水位數據一邊介紹。記者在現場看到,泵站出水池水位顯示為44.09米,進水池水位為42.91米,泵機的開啟數量則主要取決于進水池水位。“若進水池水位繼續升高,我們會增開更多泵機,確保提水量最大化。”陳慶斌補充道。
為確保提水渠道暢通,雙墩泵站提前對高低壓供電系統進行全面檢修,同時確保泵站24小時有人值守。
上午10時許,干渠沿線有幾名工人正手持工具清理水草和雜物。“渠道暢通是引水的生命線,一點堵塞都可能影響整體補水工作。”一名工人擦了擦汗說道。
大官塘泄洪閘:4孔全開為合肥補水
離開雙墩泵站,記者驅車沿滁河干渠向西行進,不到10公里就抵達大官塘泄洪閘。
這里是長江水注入大房郢水庫的最終入口,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城市水庫之一,合肥“大水缸”之一的大房郢水庫是以防洪和城市供水為主的大(Ⅱ)型水庫,在本輪“江水西引”補水前,水庫水位已降至26.09米,接近城市供水的警戒水位,而位于其上游的大官塘泄洪閘則是引水“入肥”的最后一道閘。
“目前閘門4孔全開,每秒過水量8立方米左右。”大官塘管理段段長陳慶好手持對講機,指揮技術人員觀察著閘門狀態。他指著干渠兩側裸露黃土的河床說:“持續干旱導致渠道水位下降,但開閘后水流就能覆蓋裸露區域。渠道目前運行正常。”
記者注意到,閘門下游的四里河,水流裹挾著機器轟鳴聲奔涌向前,兩岸雜草被清理一空。“每一滴水都要穩穩流入水庫,絕不能浪費。”陳慶好強調。
兩大水庫蓄水穩步提升
記者了解到,合肥自5月7日14時開啟大官塘泄洪閘,向大房郢水庫進行城市供水應急補水以來,截至5月12日8時,大房郢水庫共引水247.10萬立方米。
“補水計劃持續到6月20日左右,總補水量預計可達2700萬立方米,確保市區供水穩定,目前兩大水庫蓄水穩步提升。”合肥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水情動態,未來將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引水”。
- 來源: 合肥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