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于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除了一些外出打工賺錢的之外,剩余的一些老弱病殘的農民,在家除了依靠幾畝地維持生計之外,真的沒有什么賺錢的門路可以生存了。不過,種地雖然依靠的是力氣,但是沒有錢你照樣也種不成地。
咱們先不說現在的糧食價格,小麥和玉米的單價沒有一瓶礦泉水貴,但是你種一畝地的成本,卻需要算上耕地錢,種子錢,化肥錢,澆地錢,還有農藥錢。總之現在種地處處得花錢,還不能算上自己的人工成本,老百姓靠天吃飯也更難上加難了。
我是“老虎觀社會”,和你一起追蹤社會熱點,感受百姓生活,解讀人間百態。
近日,網傳山西運城聞喜縣薛店鎮南張村十組馮家墓機井澆地每小時180元,而周邊小麥干枯卻讓當地老百姓不敢澆地。而隔壁村的澆地費用,則是每小時30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差價,到底問題是出在哪里,讓老百姓澆不起地呢?
為此,記者聯系了南張村的村支書,對方這樣解釋:“要是水井澆的話一個小時30塊錢,要是抽那個水池里面,是二次提水的話,村里開會定的就是三塊錢一噸,一小時能出五十八九噸水。我們這邊是深井300米,現在就是水特別緊張。”
而對于薛店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也對記者回復稱;“領導已經知道了,肯定會采取一定的措施?!辈还苁裁礃拥拇胧?,總之農民種地用水花錢,就成了一種所謂的買賣行為,而當地老百姓的飲用水價格則是2元一噸,可見澆地的水比飲用水還貴1元。
這就說明了即便是村里打了機井,并不能就說可以幫助農民更好的種地了,而是當你想用水的時候,還是需要花錢買水。該新聞不僅是山西干旱出現的情況,以往山東干旱的新聞,老百姓遍地找水的新聞更是觸目驚心,可見看天吃飯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
當干旱的時候農民到處找水買水澆地,而到了洪澇災害的時候,水庫開閘放水導致農民田地被淹沒,卻又成了天災了。如果能讓水庫和機井,真正便民利民惠民,用成本價造福百姓,才是農業生態和基層設施建設的目的和根本。
而當老百姓真正想把糧食的價格掌握在自己手里,卻是根本不現實的。比如,正常成熟小麥的收益約為每畝1200元(畝產1000斤×1.2元/斤),而青儲小麥的1500元/畝對農戶更具吸引力。很多的畜牧養殖企業,想來收購青儲,但是卻被認為是違法的。
當然,不僅僅是山西運城聞喜的老百姓種地澆水費用昂貴,就是很多網友看到都紛紛跟帖留言講述當地的情況。山東一名網友跟帖;“我家地每次需要澆8小時,除去其他種地成本,按照這個價格所有小麥收入只夠澆2次水,種一季玉米需要澆七八次水,糧價多高才能保障種地不賠錢呢?”
甘肅一名網友跟帖留言;“這算啥,我們(澆水)一畝地160元,(用時得)半小時。下來一個小時360元了,坐標甘肅會寧縣。”安徽一名網友跟帖留言;“八畝地,找人澆水澆了兩天,費用花了1400元。”可見,老百姓一季下來賺點錢還不夠澆地。
大家都知道農民種地從來都不是免費的,以前農民種地要交公糧和農業稅,加上亂七八糟的“三提五統”,一直到2006年1月1日起才取消農業稅。當年吃供應糧的人現在每個月領著大額的退休金,而當年交公糧的農民每個月還需要土里刨食來養活自己。
如今,僅僅靠土里刨食的農民連土地都種不下去了,這種沒有勞務工資的土地勞作,除了需要你花錢之外剩余的一點點利潤,也都被各種各樣的種地成本剝奪了。難怪有網友留言;“糧食2塊錢一斤也賣不上,要是這樣只能賣青儲賺點成本還省去收割的成本了。
大家對于當下農民種地有什么想說的,你認為種地能發家致富嗎,當下的種地成本為什么居高不下呢?歡迎跟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