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美瑞士日內瓦會談圓滿落幕,中美緊張的經濟關系得到緩解。與此同時,中俄元首在莫斯科的會晤也獲得巨大成功。
此前,美俄就俄烏沖突也正在積極重建聯系。
可見,中美俄三個大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上都存在著分歧,也常常發生爭執與對立,但也有難得統一得的時候。
而且,在一件事情,三個國家由始至終都保持著高度一致的意見。那就是:寧可將日本國摧毀,也決不能讓其擁核。
那么,中美俄為什么堅決不準日本擁有核武器呢?
日本由來已久的核野心
我們都知道,現實中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實遠不止經由《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認定的俄、美、中、法、英(按所公布的持有核彈頭數量排名),這五個合法擁核國。
此外還有實際擁核,但并未加入《不擴散條約》的巴基斯坦、印度、朝鮮、以色列。尤其是以色列還采取了“核模糊”政策,以至于外界難以評估其核彈頭數量與核打擊能力。
盡管國際上時有對四個非法擁核國家的反對與譴責之聲,但五常國家對這一既定事實也只能默認,并未實施過多的制裁。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擁核必須的經濟條件、物質基礎、技術能力等樣樣不缺的日本,反而沒能位列非法擁核國家之一呢?
原因就在于中美俄對日本擁核問題的嚴防死守,從二戰時期日本戰敗投降的那一刻便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都沒有松懈。
可即便是這樣,日本想要擁有核武器的野心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且,這由來已久的野心不僅僅是停留在構想層面上,也付之于實際行動之中了。
早在1940年,日本就制定并啟動了“仁計劃”研發核武器。等到1944年的時候,相關研發團隊已經分離出鈾同位素,只差一步便能建成核反應堆。
幸好此時,美軍發動的一場空襲直接炸毀了該團隊設在名古屋的秘密工廠,致使“仁計劃”終結。否則的話,二戰的歷史被徹底改寫也說不定。
隨后就是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了“小男孩”;緊接著四天后,又在長崎投下了“胖子”。
于是,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個嘗過原子彈威力的國家。
出于對核武器的恐懼,日本的軍國主義統治集團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并在美國的高壓之下,被迫放棄了軍事自主權。
但是,這不代表日本會放棄核技術研究。相反,有基于此前研發核武器的基礎,日本相較其他國家更有擁核的優勢與便利。
只不過美國是不可能放任這個曾經的勁敵,成長為日后的隱患。
1954年,與日本簽下了《美日安保條約》,承諾以自己的核保護傘保護日本的同時,也變相堵住了日本擁核之路。
然而,懷著核野心的日本又豈會善罷甘休?日本雖然嘴上高喊著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的“三不核原則”,實際上卻在不知不覺中攢下了令人吃驚的核原材料。
其他國家對日本擁核的態度
2011年的福島核泄漏事故,讓日本的擁核能力再次引起了國際的關注。此時人們才發現,日本原來早在2006年就秘密掌握了提取武器級钚元素的技術。
后來日本又在2014年,被國際原子能機構發現其攢有640公斤钚元素沒有報備的事實。
然而,面對洶涌而來的國際指責,日本顯然沒把它當一回事。仍然以開發民用核能源為由,繼續我行我素。
時至2025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數據顯示,日本已囤積了47噸分離钚,足夠制造6000枚核彈頭,遠遠超過了民用所需。
國際社會這才意識到,日本似乎從未放棄過他的擁核野心。
聯想起2021年自民黨拋出的“核共享”的提案,以及更早的1969年防衛廳官員公開宣稱“必要時可以擁有核武器”的口號等,這些無一不是和日本曾經信誓旦旦的“三不核原則”背道而馳。
面對日本明里暗里想要擁有核武器的狼子野心,中美俄自然要亮出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中國援引《波茨坦公告》第12款,重申戰敗國日本應于戰后永久放棄戰爭手段的承諾。否則,作為戰勝國一方的中國,有權對日本予以最嚴厲的制裁與打擊。
美國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條款警告日本,如果一意孤行將會導致其面臨非常嚴重的后果。
而俄羅斯則進行了一場模擬推演,判斷日本一旦擁核很可能引發遠東地區的核沖突,因此必須及時制止。
總之,三個國家的意見空前一致:決不允許日本突破現有制約擁有核武器!
其實不僅是中美俄三個大國一直警惕著日本,就連韓國和朝鮮也會因日本的擁核而產生劇烈反應。
屆時,整個東亞都會陷入核裝備競賽,《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將形同虛設,世界軍事格局也會跟著發生巨大改變。
因為大家都知道,曾經的軍國主義國家擁核,勢必會威脅全世界的安全。所以,堅決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