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永久放棄核武器計劃,銷毀高濃縮鈾庫存,并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jiān)督——伊朗竟開始主動向美國認錯,來換取美國解除對自身的經濟制裁。
然而特朗普政府并不接受這一讓步,反而獅子大開口:要求伊朗徹底放棄所有核能活動,并威脅若談判失敗將果斷采取軍事行動。
那么伊朗會何會“主動棄核”,美國又會何還要“斬草除根”?美國變本加厲,伊朗真沒退路了嗎?
伊朗的“主動棄核”到底是明智之舉,還是掉進了美國陷阱?
最近,中東的“核博弈”劇情突然反轉!
伊朗這邊剛放出大招:宣布要銷毀所有能用來造核武器的高濃縮鈾,想著靠這個能換來美國解除制裁。
但美國那邊并不滿足,反而又繼續(xù)加碼,直接把伊朗給整不會了。
因為這次伊朗可是真的下了血本:他們不僅打算把手頭上所有的174公斤高濃縮鈾全處理掉,要知道這些原料足夠制造好幾枚核彈;
同時還決定暫停所有的鈾濃縮活動,這基本上等于是主動放棄了“核威懾”的能力。
更不用說,他們甚至還同意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進行監(jiān)督,并且敞開核設施的大門任其檢查。
伊朗為啥這次這么拼?原因很簡單:實在撐不下去了!
通貨膨脹嚴重,貨幣里亞爾狂跌70%,老百姓連個面包都快買不起了。
石油出口也從巔峰時期的每天幾百萬桶,暴跌到現在只剩幾十萬桶出頭,經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國內更是怨聲載道,抗議一波接一波,年輕人失業(yè)率嚴重,老百姓排隊領救濟糧。這種情況下,不妥協(xié)真的不行了。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整天在臺上拍著胸脯:喊著要干美國,但是臺下的財閥大佬們卻偷偷把孩子送去英國貴族學校,把錢存在瑞士到銀行。
伊朗自己也知道:真要跟美國撕破臉,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到時候石油出口斷了、金融被制裁,倒霉的可不是那幾個口號喊得響的人,而是普通老百姓。
而且伊朗以前把俄羅斯當鐵哥們,可俄烏戰(zhàn)爭一打,俄羅斯自己都忙得焦頭爛額。
今年俄羅斯的勝利日大閱兵,伊朗也沒露面,兩國關系明顯冷淡了。
沒有俄羅斯撐腰,伊朗在中東的胡塞武裝、真主黨這些也開始崩塌,原本死心塌地的盟友們要么倒戈,要么撐不住了,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二連三地塌。
種種情況讓伊朗也不想再抗了,畢竟本身經濟快崩潰,盟友還靠不上。
內部一些人想著干脆認慫談判算了,至少能止損,保點利益總比啥都沒了好。
可問題是美國這邊看伊朗扛不住了,嘴上說“歡迎伊朗談”,轉身就追加制裁。
擺明了就是一句話:你想談?行啊,但是你必須要聽我的。
可美國呢?并才不滿足于你只是放棄核武器這么簡單。
他們胃口更大,要求更狠——不僅要徹底斷了發(fā)展核武的念想,連民用核能也得一刀切!
不光核電站要全拆了,連低濃度鈾都不許留,以后要是還想用核能,就得靠進口去。
而且伊朗可是中東數一數二的石油大國,一旦擺脫美國制裁、重新開始大規(guī)模出口石油,那可不光是經濟翻身的事兒,這事兒直接威脅到美國在石油市場上的老大哥地位。
所以美國大概也明白,想保住自己的能源話語權,就不能輕易的同意伊朗的談判協(xié)議。
不光美國不同意伊朗的提議,伊朗的老對手、美國在中東的鐵桿盟友以色列,可是一直在美面前念叨:
只要伊朗手里還沾著那么一丁點跟核有關的東西,那就是個不定時炸彈,遲早對自己在中東的地位構成威脅。
再加上特朗普政府那一套老套路,先甩出一堆狠話,什么軍事打擊、石油禁運之類的,把對方嚇得夠嗆,逼到不得不低頭。
結果人家剛答應第一個條件,美國立馬翻臉不認人,接著提更狠的新要求。
就拿伊朗來說吧,人家說好銷毀高濃縮鈾了,結果美國轉頭就說不夠,得把整個濃縮鈾工廠都關了才算完事,連民用核能都不讓好好搞。
美國和以色列的小心思其實挺明顯的,他們就怕伊朗哪天偷偷攢出點技術底子,到時候翻過身對他們構成威脅。所以干脆下狠手,直接往根兒上掐,絕不給伊朗留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
說白了,就是逼著伊朗“自廢武功”,徹底斷了翻身的念想。
特朗普政府想要通過“極限施壓+軍事威懾”,借此逼伊朗乖乖就范。
但伊朗不吃這一套,直接拒絕了美國的新要求,雙方談不攏,局勢僵持不下。
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根本沒在怕的。
伊朗心里有數,美軍不敢輕易動手,它也不會傻到跟美軍正面硬剛,而是用自己的“小弟”,搞點低成本、高破壞力的小動作。
例如前段時間胡塞武裝曾經用幾架看似不起眼的無人機,把美軍引以為傲的“杜魯門號”航母給傷到了。
結果呢?美軍不得不往后撤退避險。
伊朗還特別善于利用國際輿論,在即將與歐洲的會談中巧妙施壓:“我們放棄核武器,不就是為了實現中東地區(qū)的和平與安全嗎?你們歐洲不是一直主張防止核擴散嗎?
如今我們已經做出了讓步,如果美國繼續(xù)加碼制裁,那我們就只能選擇不再配合了?!?/strong>
而歐洲方面呢?一想到一旦制裁解除,伊朗經濟將迅速復蘇,石油出口也將恢復,屆時歐洲國家也能從中受益,自然樂見其成。
因此,只要伊朗表態(tài)愿意棄核,歐洲便傾向于扮演“調停者”的角色,積極促進雙方達成合作。
可問題是伊朗這招雖然能拖一時,但時間并不站在它這邊。
為啥?因為國內經濟扛不住長期僵局,老百姓也不是鐵打的,日子一久,怨氣就來了。
先說說主動棄核的“好處”,美國逼著伊朗銷毀高濃縮鈾換制裁解除,理論上能緩解經濟壓力,還能改善國際形象。
但問題是,這些好處真的能兌現嗎?
美國嘴上答應“解除制裁”,結果呢?一邊談協(xié)議,一邊又繼續(xù)追加制裁。
所以棄核換來的好處,可能只是個誘餌。
還記得蘇聯剛解體那會兒,烏克蘭繼承了一大堆核武器。
當時美國跑來跟烏克蘭說:“嘿,你們把這些核武器交了吧,有我們在,沒人敢欺負你!
結果呢,烏克蘭乖乖地把核武器一交,本以為能換來個“護身符”,結果卻被北約直接“邊緣化”了。
不光國際地位沒提升,連自家的能源供應都被俄羅斯死死掐住。
這還不算完,現在俄烏沖突一爆發(fā),烏克蘭發(fā)現自己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了。
所以說伊朗要是真放棄核武器,等于主動把“終極武器”扔了。
這下可就便宜了美國,他們立馬能借機把中東的主導權攥得更緊。
而伊朗苦心經營多年的“抵抗之弧”——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也門的胡塞武裝,這些靠伊朗撐腰的勢力,沒了后盾還怎么跟沙特、以色列對著干?
不過伊朗也并未中計,這次“棄核”并非完全投降,還給自己留了后手。
雖然嘴上說著:我們只是搞和平利用核能,實際上呢?
低濃度鈾濃縮技術一點沒扔,還一直在升級。
你要是讓他停,他立馬搬出國際條約,表示發(fā)展民用核能是合法權利。
更關鍵的是,這些年伊朗攢下的家底兒可沒白瞎,離心機都升級到IR-9型了,效率比老型號高了好幾倍;核燃料研究的經驗也沒斷檔。這些技術一旦哪天需要,換個配方、調個參數,就能重新往高濃度鈾方向走。
而且伊朗政府對特朗普的話也是一百個不相信。為啥呢?歷史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了美國的“承諾”就是畫大餅。
2018年的伊核協(xié)議吧?伊朗老老實實地暫停了自己的核計劃,本想著這下總算能松口氣了。
結果美國突然單方面撕毀協(xié)議,重啟制裁,直接給伊朗經濟來了個“暴擊”,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同時,伊朗高層早就放出話來了:只要美國不同意,我們就立刻重啟核計劃!
這招兒比直接跟美國硬碰硬高明多了,既不用自己出頭硬扛壓力,還能借著國際輿論反過來給美國施壓,簡直是一舉兩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